2015年3·15晚会开通投诉渠道以来,移动套餐的投诉成为仅次于“大众速腾断轴门”的又一个投诉热点,来自山东、河南、福建等地的消费者反映,他们在2006年左右办理了当地移动公司推出的低价CMWAP无限量套餐业务,资费标准为每月10元、20元、36元不等,在当年与移动公司签订的“新
关于前几天我在某直播间购买的移动19元每月的流量卡,终于是给我回复了,只是这个回复非常让人失望。我当时投诉的是直播间虚假宣传,强制消费,说的19元每月,并且其产品推广图也一直挂着,但我实际收到的是39元每月的卡,并且宣传说首冲50送120元的,实际是强制首冲100元,并且只有送60元,还是分6个月每月返还10元,这些都是有事实依据非常好查询的,我也可以提供截图证据。
近日,市民赵先生向华商报-二三里反映,中国联通榆林市分公司的员工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给他订购了5元的流量套餐,直到近日他在查看话费时才发现这一情况。去年8月份话费单据赵先生介绍,他的联通手机月固定套餐为50.
近日,联通用户韩先生向澎湃公众互助平台(https://tousu.thepaper.cn)反映,因向工信部政务服务平台投诉中国联通业务员,蒙骗用户办理2年内无法取消的合约套餐后,他名下的3个中国联通号码均被限制单通,怀疑遭联通恶意报复。
记者测评了北京、上海、深圳多地各家运营商的手机号后发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在响应用户需求及政策引导上做出了积极改进,大部分电话套餐已实现线上或电话渠道自助办理变更,但是部分合约套餐、保号低价套餐的更改仍然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