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绝活”原标题: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人万桃元——(引题)胸有成图 建房造屋(主题)人民日报记者 田豆豆摄影报道绝活看点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分为伐木、下料、上滚马、清方、画墨、开田、凿眼、立屋、制梁、上梁等数十个环节,代表性传承人万桃元将这些制造环节归纳成技艺歌诀,助力土
华声在线讯 3月3日上午,边城遗韵调研团成员走进湘西西兰卡普酒店土家织锦车间参观调研织锦制作过程。伴随“叭呔叭呔”的机杼声,美丽的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从线成片成章,犹如一幅图画映入眼帘。 (车间女工正在织锦) 作为土家人在劳动生产中发明的织造物,土家织锦与土家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张著权(左三)与剪纸爱好者合影。蛇年春节来临,铜仁市思南县土家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张著权,设计创作系列生肖蛇剪纸作品,喜迎新春佳节,传递美好祝愿。张著权在铜仁博物馆做传习指导。张著权1948年出生于思南县塘头镇,号百喜山人。
来自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梅江镇民族村的杨秀燕是重庆市非遗秀山金珠苗绣传承人。近年来,杨秀燕带头成立苗绣工艺品合作社,开设苗绣培训班,培养出不少绣娘,并结合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推出多样苗绣产品,在传承和推广苗绣文化的同时,带动当地人就业增收。
“翠色织成云,金色织成霞。土家女儿巧手绣,西兰卡普美如画。”在浩瀚精深、灿若繁星的民族文化宝库中,西兰卡普,作为土家族一种传统的手工织锦,以其精湛的技艺、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富的文化内涵,闪耀着独特的非遗之美。
四川宣汉的“土家余门拳”,至今已传至第十一代,有400多年历史可考,是省级“非遗”项目。彭鸿,是该项目的传承人之一。宣汉县因土家余门拳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截至目前,彭鸿已跟随师傅丁耀庭修习土家余门拳16年,一直在努力推进这项“非遗”进校,他表示,未来将把武术推广到更多人群。
中新网恩施1月20日电 题:土家族匠人“筑屋记”:一榫一卯皆乡愁作者 鲁腾 杜迪纳 董晓斌天刚微亮,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一阵鞭炮声过后,贺茂宣开始指挥施工队“立屋”。约莫半天工夫,十多米高的土家族吊脚楼框架已“拔地而起”。
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24日电题:“非遗舞者”刘邓:传承古老“撒叶儿嗬”作者 谭元敏 陈美强“清江那个流域啊,撒叶儿嗬,土家族一首,那个古老的歌……”近日,在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三里城村,35岁的刘邓甩手击鼓,高声吟唱。在刘邓鼓点的指挥下,几位土家族撒叶儿嗬艺人跟着节拍起舞。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杜迪纳、刘光琦)7月28日至30日,2024武陵文旅大会在咸丰举行。湖南湘绣、贵州苗药、雕花蜜饯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在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老街非遗展区纷纷亮相,让游客近距离感受“祖辈技艺”。
极目新闻记者 李博 刘俊华 黄志刚通讯员 秦叙常“西兰卡普”是土家族一种传统的手工织锦,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
来源:农民日报 走进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村,记者见到土家织锦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代娥时,她正坐在家门口旁,悠然从容地织锦。一架织布机、一双巧手,在阳光的映照下,挑纱、引线、打结,繁乱的丝线被一点点交织成斑斓绚丽的土家织锦。
春节临近,各地商超售货架上,一条条色泽红亮的腊肉等待着顾客选购。腊肉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食物,如何适应现代消费者需求,成为新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记者近日来到盛产腊肉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产企业一探究竟。
湘西网1月26日讯(田琰 刘欣)新春将至,为祝贺“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月25日,湘西原创乐队素乐团发布品牌系列“摇滚+非遗”(Rich Music)的最新单曲《年后再说》。
谭艳宾分享西兰卡普织锦技艺;受访者提供。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张艺馨、赵盛迷、吕李雯“采用板蓝根、柿子、栀子果等,可以染出各种各样的颜色。”西兰卡普的代表性传承人谭艳宾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传统文化跟现代的时尚商品融合,让西兰卡普(土家织锦)能够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中国网5月24日消息 5月23日,“乡村工匠•锦织龙山”2024年“惹巴拉杯”首届土家织锦文创产品设计、技艺大赛活动在湘西州龙山县惹巴拉景区惹巴拉宫举行,来自湘鄂渝边区50余名选手参加活动,展示土家织锦技艺的独特魅力。一经一纬人间织,一丝一缕若云霞。
春芽冒尖,绿意蔓延。近日,沉寂了一个冬季的永顺县双凤村又喧腾热闹起来了。土家铜号吹起来,土家山歌唱起来,土家美酒喝起来……春光明朗的日子,这个人烟稀少的村子里早早地忙碌开来,男女老少搭台列队,用土家族传统“拦门酒”仪式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