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义海我和京剧的亲密接触是从京剧样板戏开始的,那时无论是收音机还是学校的广播喇叭到处都在播放样板戏,即便是上音乐课老师也要教我们唱样板戏。我很喜欢《沙家浜》里的主角郭建光,他的著名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早已被我唱得滚瓜烂熟,“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
现代京剧《沙家浜》中“十八颗青松”原型人物之一新四军老战士吴志勤因病逝世,阳澄湖畔36名伤病员至此全部走完革命征程——最后一颗“青松”挥别党旗,与世长辞■翟森 刘海军 赵企明吴志勤,沙家浜“36名伤病员”之一。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著名的唱词,这段唱词展现的正是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风采,不管环境怎么严酷,不管困难如何巨大,共产党员从来就不怕磨难重重,不怕风暴雷霆,不怕严寒酷暑,淋漓尽致的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形象。
在定下前往位于常熟市的“沙家浜风景区”的时候,特意把京剧《沙家浜》看了一遍。 后来在沙家浜景区内,在多处地方,都可以看到京剧《沙家浜》的视频,但是,电视机大小的屏幕上播放的当年的样板戏电影图像,并不清晰,还没有我在电脑中在线视频看的清楚。是不是图像放大之后,都是这种效果?
文革时期,为了宣传、普及样板戏,各地出版社出版了大量样板戏连环画,每一个剧目,都有不同的连环画版本。其中《沙家浜》连环画,影响最大是上海版的,天津版的《沙家浜》连环画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连环画出版社2010年出版了一本《沙家浜》连环画,是原来没有看过的一个版本。
微信里战友发过来视频,《京剧样板戏主要唱腔》。样板戏就是党的历史,“土地革命战争”中的《红色娘子军》,井冈山时期的《杜鹃山》,抗日战争时期的《红灯记》,《沙家浜》,《平原作战》,解放战争中的《红云岗》,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奇袭白虎团》,社会主义。
微信里战友发过来视频,《京剧样板戏主要唱腔》。样板戏就是党的历史,“土地革命战争”中的《红色娘子军》,井冈山时期的《杜鹃山》,抗日战争时期的《红灯记》,《沙家浜》,《平原作战》,解放战争中的《红云岗》,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奇袭白虎团》,社会主义。
风起芦苇荡,心动沙家浜。《沙家浜》的旋律传唱千家万户,《沙家浜》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10月7日,现代快报“七天打卡七大红色地标”系列直播第七场,走进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带领线上观众了解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南东路地区军民坚持抗战的历史,近25万人观看了直播。
早晨去公园,路过松树林,仰望苍松,它依旧挺胸屹立,昂首向天,令人肃然起敬。关于松树,资料上介绍,有十几种,但在我心目中,公园里只有两种松树,一是本地松,像黄山迎客松的样子;二是刺松,它生长较快,或人高马大,或小巧玲珑,有锥型,呈伞状,十分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