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以来,巴黎人就围绕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一座雕像争吵不休。这座雕像从1960年就屹立在巴黎塞纳河畔的一个小花园里,旁边是大名鼎鼎的法兰西学术院。据悉,由于伏尔泰的财富部分来自与法国殖民地的贸易,因此雕像不断遭到反种族主义激进分子的涂抹与破坏。
【学界新著】《启蒙运动中的法国》([法]丹尼尔·罗什著,杨亚平、赵静利、尹伟译)书影。供图:上海教育出版社丹尼尔·罗什,1935年出生于巴黎,历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导师、法国科学研究中心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法兰西学术院教授。
本期“南都书单”重点向大家推荐一部历史小说:马伯庸的新作《食南之徒》。故事的源起,是《史记·西南夷列传》里的一段记载。马伯庸说,使者唐蒙来到南越的故事最有趣的地方,其实不是这位美食侦探的经历,而是它所展现出的地理认知。正是有唐蒙、张骞等人的不断探索,才开启了汉文化向南拓展的大潮。
法兰西学院,是1795年成立的法国独具一格、世界闻名的学术机构。在这个学院里,哲学家、诗人、历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雕塑家、画家、音乐家等等,他们齐聚一堂,共同完善人类的艺术和科学事业,因而他们可以相互称谓同僚。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援美法军总司令罗尚博麾下有一名陆军少将,名叫弗朗索瓦-让·德·博瓦尔,也称沙特吕侯爵。此人虽在行伍,却也饱学多识,擅长文墨,曾入选法兰西学术院(the French Academy)。
近日,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走近中国”译丛,精选自17世纪以降,侧重18世纪至20世纪的法国作家、思想家、汉学家(含留法华人学者)研究中国文化有影响力的20多部作品,展现了那个时代中国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制度等,以及当时一些在华外国人的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