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上海市长宁区推出上海首个健身行业“公证提存”预付资金监管平台。2月7日,海报新闻记者从上海长宁获悉,截至目前,包括健身、教培等领域的14家商户已接入平台,监督在线签订预付合同300余份,监管预付资金32万元,保障预付场景安全交易11000多笔。
近年来,“某某机构跑路”的新闻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需要、想要,但不敢买”成了部分消费者的状态。鉴于此,2024年6月,上海市长宁区体育健身行业“公证提存”预付资金监管平台成立。
预付式消费踩坑现象层出不穷。10月16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静安区检察院)获悉,近期,该院以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为契机,通过民事检察支持起诉、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刑事检察追赃挽损,帮助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记者今天从长宁区获悉,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长宁区今年将重点在涉企行政检查、数据要素应用、出海业务支持,以及公证提存预付资金监管等领域继续加大力度。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预付费痛点,长宁区搭建全国首个健身行业“公证提存”预付资金监管平台,实现先消费后结算。
据近日《工人日报》报道,国内某知名培训机构闭店引发关注,此前,该培训机构声称与银行有资金监管账户合作,但上海相关银行方面表示,其与该培训机构并未达成最终合作;该培训机构北京的多个分校的确开设了监管账户,但用了一两次后就没再使用。监管账户“失灵”引发消费者诸多质疑。
来源:【中国城市报】背景:今年以来,早教、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关注。中消协近日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务必签署书面合同,遇有闭店操作先留证据再投诉。
健身房跑路健身卡余额无处可退的新闻屡见不鲜为杜绝此类事件规范上海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上海市体育局近日起草了《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是2024年3月31日。
针对机构携款“跑路”、消费者维权难等预付费痛点,长宁区日前推出全国首家健身行业“公证提存”预付资金监管平台。公证提存,即消费者所支付的预付资金由公证机构监管,待商户提供约定服务后,由公证机构将对应的服务费划付给商户,实现先消费后结算。
1月14日,为了加强对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的监管,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体育健身行业的健康发展。上海市体育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体育健身行业预收资金 “三限” 标准,该标准将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所谓“三限” 标准即限制预收金额、限制预收周期、限制使用范围。
图源:东方IC宋宁华/文“卡还在,店没了”……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健身房、美容院、培训机构等“跑路”“迁店”,不少消费者经历了预付卡余额“蒸发”的烦心事。随着“金九银十”消费旺季的到来,要让消费者放心消费,给“钱袋子”系好“安全绳”迫在眉睫。
自上海长宁公证处推出“公证提存”预付资金监管平台后,备受社会各界关注。9月24日,来自不同行业的12个商家主动来到长宁公证处正式签署意向书申请入驻该平台。金芭蕾舞蹈(创智天地店)、莱蒽马术青少年运动训练中心(创智天地店)、可达鸭编程(五角场校区)......
“健身房卷款跑路”一直是行业的老大难问题,也让很多消费者不敢轻易尝试大额健身消费。公众的朴素期待是,交给健身房的大额预付费用能够“专款专用”,消费多少,划走多少,不被挪用。但是“专款专用”在法律执行上并非易事,这一次上海长宁公证处给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式——“公证提存”。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聚焦建立健全养老社区新兴业态监管机制,7月2日上午,长宁区委依法治区办召开2024年度第三季度基层法治观察行暨有关加强养老社区预付费监管的座谈会。区民政局、长宁公证处相关同志以及基层法治观察员代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