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第39个教师节临近,江苏省教育厅开设“致敬大先生”短视频专栏。让我们通过这些镜头,一起感受教师们对育人之责的担当、专业能力的诠释和如水师爱的光辉。2011年10月,一场车祸夺去了吴凯的左腿。
云南帮扶干部情系祥云山里娃助圆大学梦 供图“我现在就等着学校通知回去拿毕业证了,要不是张叔叔,我哪里能上大学啊!”4月29日,祥云县下庄镇大仓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银昌的女儿李光莲,回想起三年的大学生涯,一些触动心灵的人和事顿时涌上心头。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大老远就能听到。这是足球队的孩子们训练前在呼歌。呼歌结束后,训练正式开始,一群小球员身着鲜红球衣在蓝天白云下挥汗奔跑,像是一簇簇跃动的小火苗。
74岁的贵州退休干部谢增发,退休后毅然放弃城市的舒适生活,回到老家威宁县麻乍镇二田村麻窝沟,在积极主动帮扶村民的同时,资助80余名山村孩子走出了大山。(中国文明网)叶落归根。旧时外出做官的人,年纪大了都喜欢衣锦还乡。
他1岁丧父,3岁丧母,13岁的时候,连相依为命的继父也因病去世,自此之后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独自一人在深山里生活。然而他也从未抱怨过,靠着捡垃圾为生,扛起了养活自己的重任,即使活下去都已经如此的艰难,他也从未向命运低头。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陈泉霖、邢忆星、刘昱枫)工资虽然不多,但他多年来无私拿出12万多元,先后帮扶了13名贫困学子。因为他深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改变山里孩子命运的希望。“考上大学,是山里娃走出大山的最佳途径。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我没读到太多的书。
中国地大物博,至今还有很多大山深处的孩子不了解外面高速发展的世界,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家里老人照顾孩子,孩子往往没有什么好的教育培养,知识眼界,生存技能,成年以后该用怎么样一种身份走出社会,走什么的路途才会不让下一代继续扎根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