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等多家银行披露了2023年度高管薪酬剩余部分。其中,部分高管补发了超200万元的工资;但也有人的补充工资被扣回调整,被“反向讨薪”。有银行人士表示,商业银行“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已相当普遍。
随着A股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落下帷幕,各行业、各板块的业绩表现也随之浮出水面。其中,作为上市公司中的业绩担当,42家上市银行拿下了A股市场近8%的营业收入和40%的净利润。整体来看,2023年,上市银行的业绩保持稳健增长,大盘“压舱石”底色明显。
随着A股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落下帷幕,各行业、各板块的业绩表现也随之浮出水面。其中,作为上市公司中的业绩担当,42家上市银行拿下了A股市场近8%的营业收入和40%的净利润。整体来看,2023年,上市银行的业绩保持稳健增长,大盘“压舱石”底色明显。
算盘一响,黄金万两。在很多人看来,银行赚利息差的商业模式堪称躺赢。银行工作稳定又体面,赚得也不少,一度跻身中国家长们的最爱工作之一。但时过境迁,曾经“利润高到都不好意思公布”的银行,甚至要节衣缩食了。就在近日,招商银行喊出了过“紧日子”的口号,还登上了热搜。
2024年底,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和浙商银行等多家A股上市的股份制银行发布了董监高2023年度税前薪酬的补发情况。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发现,5家股份行中,浙商银行和民生银行也有高管薪酬补发额超200万元。
员工约2.3万,半年成本超65亿,折算人均月薪超4.6万。随着半年报披露,浙商银行的“高薪”引发不少关注。然而,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浙商银行净利率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垫底,“高薪”并没有给浙商银行带来更高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