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parency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今天(1月18日),位于湖南衡山的南岳忠烈祠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孩子”,作为抗战老兵的后代,他们带着长辈遗照和家乡特产重返战场,缅怀先辈、追思英烈。
衡阳保卫战。四年春天,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为了扭转太平洋战场的不利局势,从中国东北打开一条通往越南的交通线,不惜动用五十万兵力发动玉香桂战役。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是粤汉铁路和香桂前铁路的交接点,连接东南和西南,是物资运输的重要路线,也是日军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衡阳保卫战,有着“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之称,从名字就能看出战争的惨烈程度,在中国的抗战史上,这是中国军队正面和日军交战时间最长的一次攻防战,为了保证此战的胜利,日军出动了十多万大军,而驻守在衡阳的国军士兵不过区区两万人,经过了长达47天的艰苦守城后,衡阳最终没能守住,在方先觉的带领下,仅存的千余名将士选择了投降。
1942年6月,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中途岛,纠集了10万兵力,对美国海军发动了战略进攻,结果被反杀,日军4架航空母舰被美军击沉,250架飞机被击落。同年8月,美国海军开始局部反攻,发动瓜岛战役,日本海军伤亡2.5万人。
1944年,国民党军和日军在中南重镇湖南省衡阳市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的会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是日本战史中记载的唯一一次日军伤亡超过我军的战例,镇守衡阳的第10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惨烈的抗战赞歌。
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一个沉重的话题。它是一个无奈的转折,是黎明前最黑的一夜。在中国大陆战场,正如之前预料的一样,中国进入了最为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在美国的支持下,依靠着“驼峰航线”和中印公路输血,全国人民节衣缩食,艰苦地抵抗着日本人的步步紧逼。
但若站在抗战全局的角度去观察,衡阳保卫战却又是一次大胜利,不仅粉碎了日寇的战略意图,而且还因这一战,直接迫使日本东条英机内阁垮台了——自然此刻,全部疑问就几乎都集中在了,方先觉为何要投降日寇的这个问题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