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余若怡记者27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宽禁带半导体光电探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开发出一种同时具备超快、高灵敏响应的氧化镓日盲光电探测器,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该领域的响应度和速度两难的困境(RS
量子芯片运行对温度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如何实时监测温度变化,了解制冷机运行状态?近日,记者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国产量子计算超低温温度传感器研制成功,并已投入国产量子计算机中使用,科研人员形象地称其为“量子芯片温度计”。
中新网北京5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 郑莹莹)中国科学院最新发布消息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微系统所)、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组成的合作团队在国际上另辟蹊径,最近在钽酸锂异质集成晶圆及高性能光子芯片制备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成功研发并实现可批量制造的新型光子
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15日,记者从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悉,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盾量子)自主研发了高性能抗干扰氧化钌温度计,产品起测温度接近6毫开尔文(mK),刷新了国内纪录,标志着我国超导量子计算极低温测量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月18日,记者从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量子实验室获悉,近日,该实验室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这也是电子科技大学“银杏一号”城域量子互联网研究平台取得的又一项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中新网北京2月22日电 (宋佳 张素)降低电路设计难度,大幅减小体积重量,实现激光陀螺仪电路低成本、国产化……记者采访获悉,近日有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新一代激光陀螺驱动模组。据知,以激光陀螺仪为核心部件的导航系统是一种惯性导航系统。
据了解,龙虾眼X射线微孔光学器件,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夜视院集团自主研制,其作为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宽视场龙虾眼X射线望远镜鉴定件的核心器件,随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一并发射入轨,开展宽视场软X射线聚焦成像技术的在轨前期验证。
中国本土企业北京贝塔伏特新能科技有限公司1月8日宣布成功研制出微型原子能电池,该产品融合镍63核同位素衰变技术和中国第一个金刚石半导体模块,成功实现原子能电池的微型化、模块化和低成本,开启民用化的进程。
在神话故事里,哪吒能以莲藕重塑肉身;而在现实中,中国科学家正用原子级"魔法"为金属赋予全新形态。3月13日,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刊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最新成果:我国科研团队成功制备出厚度仅为头发丝直径二十万分之一的单原子层金属,首次实现了二维金属材料的大面积稳定制备。
来源:科技日报 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刘驰、孙东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主导的研究团队合作,发明出一种由石墨烯和锗等混合维度材料构成的“热发射极”晶体管,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受激发射”热载流子生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15日发表在学术期刊《自然》上。
我国成功研制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近日,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胡小龙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该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光电探测技术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为量子通信、深空探测等国家战略工程提供了核心器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