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龙超凡 通讯员 陈雪婷 吴燕孺 许莹滢)“刺桐花开刺桐城,红砖赤瓦古厝埕,世遗景点据汝行,多元文化尚出名……”日前,被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闽南四句”创作传颂活动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各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健康学院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有益思想更新体育教育教学理念,加强高职体育课程德育教育,以体育教育视角讲好中国故事,加快培养适应体育健康产业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我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一文化遗产承载着人们千百年来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德育教育,不仅是对文化传承的延续,更是对未来社会建设的有力支撑。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作为塑造未来社会的关键一环,亟待进行创新性建设。
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资源,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在多方协同、多路并进、多元创新上下功夫,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渲染青少年的中国底色,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高校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具备综合素质能力的新时代高质量人才,这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二十四节气文化是非常宝贵的德育资源,为了充分挖掘二十四节气蕴含的独特德育价值,学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涵泳辞章之美、领略光影之美、畅享舌尖之美”,着力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促使他们投入敬畏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行动中去。
【文化评析】作者:杜冰电影《长安三万里》暑期热映,家长领着孩子们沉浸光影,领略中华诗词的非凡魅力;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开启全国巡演,精彩的情节、精美的视效令人陶醉;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书法大会》第二季启动,“无声之音,无形之相”的书法艺术更加贴近大众……近来,“传统文化
【来源:西安晚报】同学们在“一招一式”间尽显武术操风采 受访单位供图“字写得越来越好看,也有耐心了。”“自从学会武术操,精气神一下子就有了。”“从学校摘回来的莴笋是孩子自己种的,别提多开心了!”……说起校园生活带给孩子的变化,西安市航天城第二中学的家长们倍感欣慰。
【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作者:万姗姗(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更高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许文秀 通讯员李莎 李真)近日,吉林街小学澄园校区二十四节气家校共育德育课堂开课了。师生和家长再一次和同学们一起打开学习传统文化的大门,学习清明这个节气的传统习俗,体验青团制作的过程,共享制作特色民俗美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