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评估下调、原贷款到期或续贷要补本金客户,额度上限2000万,最高可做评估价1.5倍。”贷款中介饶明(化名)近期开始在各大社群转发文案,进入了年底冲业绩的节奏。年末,到了银行冲刺业绩的关键时点,第一财经记者发现,不少不法贷款中介趁机加大营销“造势”。
一、案例回放张某因急需资金周转,在网络平台频繁搜索贷款信息。这时,一个自称“某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打来,称有“无抵押、低利率、秒到账”的网络贷款。张某心动了,点击对方发来的“银行官网”链接,输入个人信息后显示贷款申请成功,可提现时网页却弹出“提现失败,账户被冻结”。
本报记者 杨井鑫 北京报道 当前,部分互联网平台贷款的各式“套路”越来越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表面上这些平台的贷款年化利率在24%以内,但是加上强制收取的“担保费”“担保服务费”等费用,消费者需要支付的成本高达36%,甚至更高。此外,贷款违约罚息更被视为消费者难以承受之重。
今天就虚假网络贷款诈骗。“无抵押无利息 立即到账”小赵马上操作 申请额度到账。诈骗分子,发送陌生消息。诈骗分子通过短信、社交软件广泛发布虚假贷款消息,以“无抵押”“无担保”“秒到账”“不查征信”等名义发放贷款,吸引受害人。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称,近年来,不法贷款中介活动频发,部分中介机构以“低息快贷”“无条件放款”为噱头,诱导消费者陷入债务危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此,金融消费者要提高警惕,远离不法贷款中介,保护自身财产安全。“不法贷款中介的常见套路有四种。
【记者 谭乐之】“喂,你好!需要贷款吗?无条件放款……”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近年来,不法贷款中介活动频发,部分中介机构以“低息快贷”“无条件放款”等为噱头,通过虚假宣传、违规收费等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甚至诱导消费者陷入债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