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我第一次来到乌英苗寨。在古色古香的村落里,一对身着苗衣、肩扛农具的老人,肩并肩慢慢地走着。我没有贸然按下快门,不忍打扰这美好动人的时刻。老人看见我,笑眯眯地跟我打招呼。阿姨不会讲普通话,阿叔用当地桂柳话跟我交流。
三十多年来,史怀清把每一位患者当作自我的亲人,视群众的身体健康犹如自我的性命,一心扑在全村258户1300口人的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妇幼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这些平凡而又崇高的事业上,坚持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与管理知识,注重改善设施条件,提高服务质量,使史家圪崂村卫生室成为全市较早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村级医疗机构,大大方便了全村及附近两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3000多名群众的卫生保健,医疗就诊。
村民选我当村长,我带村民奔小康!”一句承诺,马喜军践行了40年……马喜军,1955年,出生在沈北新区拉塔湖村。对于儿时家乡的记忆,一个字,穷!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直到成年,马喜军都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
近日,浦江镇勤劳村发布《勤劳村志》,近300名村民欢聚一堂,共同见证这部45万字村志的诞生。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此次活动以“孝老爱亲”为主题,体现出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的交织融合。“好!今天天气好,活动好,心情也好!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潘辰远 刘浩宇在一座座鳞次栉比的新中式房屋中藏着一座残破低矮的小院,斑驳的白色外墙与周围恢宏大气的花岗石岩外墙立面以及色彩艳丽的瓷砖外墙立面,显得格格不入。在不大的庭院正前方,竖着一根旗杆,一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扬子晚报网8月22日讯(通讯员 夏如培 丁德昶 记者 朱鼎兆)在淮安市盱眙县天泉湖陡山村,十多年前,它是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山沟,大家只知道种植“一稻一麦”过着穷日子,而如今,这里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路旁盛开着各色小花,庭院清新别致。
2025年春节刚刚过去,在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中,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假期的欢乐时光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村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在济南市南部山区仲宫街道西沟村卫生室,村医王虎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25年1月27日,村医王虎问诊一名失眠症的患者。
12月13日,走进黔南州瓮安县猴场古镇,一排排古朴建筑映入眼帘。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红色文化、商贾文化等在此交汇,向人们述说着岁月的风霜。恰遇赶集日,街道两旁当季水果、衣帽鞋袜等商品琳琅满目,叫卖声不绝于耳,烟火气十足。“每月农历逢3和8,就是我们这里的赶集日。
山河万色,皆是绝色。11月的沂源县西里镇的群山之中,有瓜果的香气,有迷人的红叶,亦处处有“时代楷模”朱彦夫精神的传承与吟诵。奋斗着,就是幸福。如何读懂朱彦夫活出“极限人生”的精神力量?如何带着这种精神建设家乡、奉献家乡?
农田为纸,汗水作墨,她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书写着农业科技的新篇章;温室大棚,瓜果飘香,她以智慧和勤劳,绘就着乡村振兴的长画卷;昔日贫瘠,今日盎然,从没钱没技术到致富能手,她的每一步都踏出了坚实的足迹。农业科技,是她怀揣的利剑, 农校课堂,是她求知的殿堂,温室大棚,是她胜利的战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韩晓婉 孔令茹近日,在济南市商河县杨八士村,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认领一面墙,劳模精神记心中”主题活动,来自济南市天桥区的十几所学校师生正在村居的墙上绘制劳模墙,为新时代农村建设增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