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绯闻,也不是现在才出现的事。凡有“明星”的地方,可能就有绯闻存在的土壤。古代社会也有“明星”,自然也免不了有“绯闻”出现。今天说的故事的主角,跟三国时的蜀国的丞相诸葛亮有关,但“绯闻”的主角是另有其人。
事情简单地说,是这样的:在古代,武臣通常骑马,文臣其实也骑马,但是,并不是每个文臣都喜欢骑马,有的文臣不喜欢骑马,不习惯骑马,或者由于骑马曾经摔过、怕骑马等原因,所以古代有一部分的文官,叫人仿照“四轮战车”,造一辆四个轮子的小车,然后前面用马拉,文官坐在“四轮车”上面,就可以免去骑马的劳顿,换句话说,诸葛亮的四轮车,是用马拉的,不是轮椅。
从地理位置上论证一下诸葛亮的躬耕地 新野县位于南阳的南部,是一座小县城,三国时期的刘备曾屯兵于此,三请诸葛亮的始发地就在这里。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电视剧《三国演义》都没说清楚刘、关、张三请诸葛亮时是北上还是南下,说清这一点,就没有了南阳和襄阳之争。
诸葛亮去逝后,投魏蜀将黄权到诸葛亮生前的躬耕地原址-南阳卧龙岗中“诸葛草庐”進行祭祀,凭吊追思,开创了南阳诸葛亮躬耕地纪念活动的先河。到达唐代,南阳诸葛庐已经蜚声中外,许多文人墨客游历于此,并留下许多赞叹颂美的诗章。
真假诸葛亮墓迷惑世人1700年的诸葛亮墓,最终还是被专家发现了。据说,他临终前曾留下遗愿,命人抬棺绳断即葬,让人无从知晓他的墓地所在。想必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没料到,在他死后竟然出现了一真一假两座墓。那么,这两座诸葛亮墓是何人修建的?究竟哪一座才是真的呢?
长坂桥之战,乃是三国时期关键一役。当年,曹操追击刘备至当阳,将其十万大军彻底击溃。刘备苦苦支撑,连妻子都被迫抛弃,仅携幼子阿斗逃脱。当赵云返回救回甘夫人和小阿斗时,曹营九大将已尾随而至,将赵云逼至长坂桥头。为护阿斗周全,张飞孤身一人守桥断后。
关于这次北伐的记录,《三国志》、《汉晋春秋》、《晋书》、《魏书》、《魏略》等都有涉及,除《晋书》以外,其他史料基本没有违和感,只《晋书·宣帝纪》的记录,十分突兀,甚至“悖谬”,然而,你要说《晋书》完全失实,似也未必公允。
不知是不是受“以成败论英雄”的思想影响,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似乎都认为诸葛亮不如司马懿,尤其是在军事上。虽说,诸葛亮五次北伐皆无功而返,但他只与司马懿交过二次手,而且这二次交手几乎都是压着司马懿打的,更是以弱国屡次挑衅强国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