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陈舜胜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单祺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有媒体以《海产品加工厂的“狠活”:硼砂泡出黄金鲍,海参边煮边上色》为题,报道了大连一家海产品加工企业使用违禁添加剂硼砂,浸泡黄金鲍、鲍片等海产品一事。
9月2日,青海市商户用“熏硫磺”的方式给枸杞上色一事引起了全网的热议。大家都没想到,商贩居然在利益驱使下,将“养生果”变成了“毒果”。这引发了大家对硫磺的恐惧,毕竟还有其他食物也可能遭受硫磺的“毒手”。实际上,除了硫磺之外,不法商家还格外“偏爱”硼砂。
当工作人员将白色“药粉”投放到水槽内加水稀释后,会再把解冻好的黄金鲍放入水槽,随着不断的人工搅拌,清水逐渐变成了红色,而黄金鲍也真的变得金黄起来。▲卧底揭秘海鲜加工厂的“狠活”:硼砂泡出黄金鲍,海参边煮边上色。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当小明与他的朋友们坐在一家传统糕点店享受美味小吃时,他对店主说:“这里的年糕真的非常好吃,外面很难找到如此Q弹有嚼劲的年糕。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渗透了相当多人的灵魂之中。长期以来,为了利润,为了赚钱,一些不法企业、黑心厂商、无良之徒,一次次肆意践踏国家法律、扰乱市场秩序、挑战社会公德,把罪恶的黑手伸向千家万户的餐桌,伸向我们视若珍宝的孩子。
全是“狠活”啊,不怕人吃出毛病吗?是谁给这些不良企业壮的胆?据新京报报道,记者在暗访中发现,辽宁大连一家海鲜加工厂会用白色粉末调制的“药”加水稀释后浸泡黄金鲍。经化学实验室检测,白色粉末主要成分为硼砂。
来源:【新甘肃】□陈广江3月14日,新京报以《海产品加工厂的“狠活”:硼砂泡出黄金鲍,海参边煮边上色》为题,报道了大连一家海产品加工企业,使用违禁添加剂硼砂,浸泡黄金鲍、鲍片等海产品一事。记者了解到,当日,涉事企业将加工区内的相关产品紧急转移到了一处废品收购站。
3·15前夕记者根据爆料,以操作工的身份进入一家海鲜加工厂进行暗访。该企业主要加工海参和黄金鲍,记者暗访中发现该企业会用白色粉末调制的“药”加水稀释后浸泡黄金鲍。视频截图记者将白色粉末取样后送至专业化学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为硼砂。
3月15日,大连金普新区管理委员会就报道中所反映的问题发布情况通报,称涉事企业大连中科海产品发展有限公司涉嫌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违法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已第一时间对涉事企业进行关停,公安机关也已开展刑事调查。
极目新闻记者 满达 黄佳琦据@金普发布消息,3月15日,辽宁大连金普新区管理委员会通报,3月14日下午,接举报反映大连某海鲜加工厂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问题,经联系举报人确认,涉事企业为大连中科海产品发展有限公司。
又到一年一度“3·15”。有媒体日前曝光某海鲜加工厂使用硼砂浸泡生产海产品,让人们又一次见识了所谓的“科技狠活”。黑心商家的违法犯罪行为,当然不应姑息。同时,消费者也要警惕,购物时不应过于看重商品的“卖相”,以免被不法商家坑害。
被药水浸泡的黄金鲍。截图来自新京报我们视频3·15前夕,新京报记者接到爆料,辽宁大连一家海产品加工企业违规使用化学添加剂。记者进厂卧底后发现,该企业会用白色粉末调制的“药”加水稀释后浸泡黄金鲍。经化学实验室检测,白色粉末主要成分为硼砂,系《食品安全法》明令禁止的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