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我国累计完成遗体捐献14.5万例,其中仅2023年1月至10月,就有2.2万例遗体捐献。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遗体捐献事业。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一些人对于遗体捐献存在疑虑或抵触情绪。
前不久,淮南市红十字志愿者、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韩凌杰来到合肥,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12月9日,记者最新了解到,此次捐献,韩凌杰收到了共1万元的慰问金。然而,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他,却选择了将慰问金全部捐出,用于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
兰州晚报讯 为鼓励社会更多人士积极参与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及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活动,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省红十字会、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卫健委、共青团甘肃省委、省妇联7部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制定无偿献血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遗体和人体器官(组织)捐献者(以上三类
为深入宣传“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器官捐献、生命接力”的捐献理念,7月16日上午,北辰区红十字会携手集贤里街红十字会、辰青启航社工服务中心在集贤公园共同举办以“爱心奉献,情满人间”为主题的人体器官捐献宣传活动。市红十字会副会长于慧斌,副区长、区红十字会会长马希荣出席活动。
您付出大爱,我们回馈关爱。为进一步颂扬人体器官捐献的大爱善行,彰显社会文明和进步,体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日前(2025年1月10日),河北医大三院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OPO)·2025年春节慰问器官捐献者家属活动正式启动。
00:00编者按:领域大咖知多少,“益”城一课带你共同探秘。红网时刻推出《“益”城一课》栏目,呈现趣味化知识传播的短视频,通过可视化,一探生活小事背后的科学逻辑。今年6月11日是第六个“中国器官捐献日”,器官捐献正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有数万病人通过器官移植重获新生。
记者31日从中国科大附一院获悉,安徽太湖县一男子捐献器官,为六名患者送去“生命礼物”。李鹏飞 摄。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朱大哥因车祸导致特重型颅脑损伤,虽经医务人员全力救治,也没有生还的希望,其家人近日向中国科大附一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团队主动提出器官捐献。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5日讯11月15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白衣天使”翟胜威用另一种方式“救治”患者。他躺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室内,伴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平稳运转,象征着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正一点一滴地汇聚。
“盛老先生千古,他让大爱永存,精神令人敬佩。”2月11日,94岁的老党员盛宗贵永远地合上了双眼,结束了他满含奉献的一生。然而,生命的消逝并非终结,2月15日,家人遵照他生前的遗愿,将其遗体捐献给了浙大医学院,用于医学教学。
2016年7月8日下午,市红十字会为3户器官捐献者家属发放困难救助金,柳州铁路运输检察院法警宾毅、柳北区小村村的覃先生等3户困难家庭获得救助,每户1万元,共计3万元。基金来源是广西“生命接力、爱心加油” 器官捐献专项基金及财政支持。
生命即将落幕之际,你会如何选择?有这样一群人,当人生之路走到尽头时,他们选择慷慨地送出生命的礼物,或捐献器官、组织,帮病重者延续生命,重启人生;或捐献遗体,助未来的医者锤炼医术,探究疾病的未解之谜,最终帮助更多同病相怜者。对他们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