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的每日一句,为朋友们推荐《儒林外史》中的金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态度,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当属《范进中举》。
点击题目下方诗词天地,邂逅一份古典与优雅作者:茶小洗编辑:诗词天地(shicitiandi)《雨霖铃·寒蝉凄切》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听雨》这首词已经出现在我写“雨”的文章里好几次了,虽然我常常没法流利记全,但每每谈及下雨的感受,必有这首《听雨》。
这说话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事。那年我十七,只因从小念书就笨,高中勉强念了一年,说啥也不愿上了。家长拧不过,托人为我办了个结业证。次年,正赶上社会招工,便到公社卫生院当了一名抓药员。至此,算是在我的人生路上,揳下了第一根木桩。
明明是20岁出头的年纪却自称“隔壁老樊”明明穿着一袭白衣,还是个少年模样却张口就是一副惊世的沧桑烟嗓首次登上《经典咏流传》的舞台樊凯杰动情演唱这一首《少年不识愁滋味》他用略带沙哑的声音将心事娓娓道来在他的歌声中,廖昌永也找到了些许共鸣:“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确实有很多自己认为不太
来源:【赣南日报】□李伟明常见一些年轻人读别人的作品,兴之所至喜欢胡乱点评一通。尤其是大学时期交文学评论课的作业,有的同学为了博人眼球,故作惊人之语,将别人的作品批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现在想起来,那时并未真正理解“文艺批评”的含义,只是为了批评而批评,完成一项任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