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郑阳 青岛报道几天前,一名刚完成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患者满怀欣喜地收拾好衣物,准备康复出院,和家人团聚。这是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再次完成巨大房缺患者的救治,同时,医院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能够为更多先心病患者带来福音。
本周,一位13岁患有房间隔缺损的患儿,顺利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植入沪上首例房间隔缺损可降解封堵器,患儿术后第二天就恢复了自由活动,目前恢复良好,已于11月29日顺利出院。记者了解到,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也是最常见的儿童结构畸形之一。
来源:【孝感日报】本网讯 全媒体记者王德强 通讯员郑纯 近日,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全市首例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手术,标志着该院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本文来自【孝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近日,56岁的周白霞(化名)因持续胸闷、气促及夜间难以平卧等症状,前往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胸外科与心脏大血管外科就诊。经过细致检查,她被确诊为房间隔缺损,并伴有二尖瓣中重度反流、三尖瓣重度反流及心房颤动。
(荔枝新闻讯 通讯员/史月)近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综合内科于丁家庄院区成功为一位75岁的患者实施了房间隔缺损(ASD)微创介入封堵术。这一手术帮助患者摆脱了长达50年的病痛折磨。50年的心脏隐患 75岁找到治疗契机患者李奶奶(化名)今年75岁,50年前被确诊为房间隔缺损。
鲁网11月29日讯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多数情况下由于没有明显的心脏杂音,只能在行心脏彩超检查时被发现,所以在儿童及成年人群中均有被检查后确诊的情况,需要及时治疗,以防止发生心力衰竭和脑栓塞等情况。
驻报全媒体记者 王捷 通讯员 邢小宝近日,患有心脏房间隔缺损的杨女士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西院区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医生在其心房置入“蝴蝶”成功完成房间隔缺损封堵术。68岁的杨女士,十余年来经常感觉心悸、胸闷、头晕。
极目新闻通讯员 梁方舟 赵焓亦小伙上体育课时突然胸闷头晕,就医后才知道自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目前,专家经过微创手术,顺利修补了缺口。近日,18岁大学生小吴(化姓)上体育课时,突然感觉心慌胸闷、头晕,老师赶紧送他到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心血管病科就诊。
心外科通常主要看需要手术治疗的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和大血管疾病等。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有不同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心悸、哮喘和疲劳,最严重的类型是紫绀,伴有哮喘、疲劳、活动受限和其他症状。
记者 刁明杰今年38岁的王女士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近日,她感到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程度较之前明显加重,发作时间也明显延长,于是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王女士左右心房之间多了个孔,诊断为房间隔缺损,该病随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渐加重。
大皖新闻讯近日,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安徽省妇幼保健院 复旦儿科安徽医院),现年已超30岁的孙先生成功完成了心脏介入手术,填补了房间隔缺损。据了解,家住淮北的孙先生在体检时查出房间隔缺损。因顾虑金属封堵器会永久留存体内,一直未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