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应激障碍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事发的场景和负面情绪会不断的重复,而且会以做梦非自愿的痛苦记忆形式表达出来,而且还会出现回避以及麻木等症状,警觉性也会变得特别高,甚至会出现过度敏感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过激行为以及失眠等症状,因此掌握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很重要。
11月10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医学期刊出版社获悉,该院心理卫生中心张伟团队于近日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BMC Medicine发表文章《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心理韧性中的皮层形态变化及其相关的转录组特征》。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近期,本市遭遇了特大暴雨灾害,造成近129万人受灾。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公众应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如何帮助需要心理关怀的人群?昨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专家建议,如果严重的心理反应长期无法缓解,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地震等灾难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往往超出人们的日常应对能力,容易引发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情绪、生理、认知、行为等应激反应。一、应激反应的表现当灾难事件发生时,人们可能会目睹破坏及死亡,失去家园或亲人,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会引发各种应激反应,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由于网络的普及,如今许多人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个词并不陌生,许多人也常在互联网上表示自己对某件事“PTSD”了。那么,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如何应对呢?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二科的副主任刘希华医生对此作出专业解释。
PTSD是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的缩写,即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为在创伤之后(心理和身体创伤) 精神压力,心理负担变大,心理失调混乱。PTSD患者主要有四种表现:1️⃣闪回:某些场景会导致痛苦记忆靈新浮现在眼前。
15岁的小明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后,性格大变,往日的活泼开朗变得沉默寡言,拒绝与家人交流,甚至在学校也表现得孤僻。这样的变化让父母深感担忧,他们敏锐地察觉到,这场车祸可能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了难以言喻的创伤。
结果呢,他走过去之后,一个人忽隐忽现的啊,当时因为那个本身那个路就比较窄,而且已经是到那个比较晚的时间,他本身就心里害怕,忽然看着有个人飘忽不定,当时就把他给吓坏了,从那天开始每天晚上就被吓醒、上课的时候也无法集中注意力,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出现的应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