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曝光,一些不良商家生产和销售的灭火器不“灭火”、防火玻璃不“防火”问题。有不良商家直言,“我怕3·15(晚会)这天查”。监管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让这些商家们不只是3·15这一天怕被查,而让其365天每天都怕查。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打假”与“维权”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在本年度“3·15晚会”上,瘦肉精羊、名表维修猫腻、老人手机陷阱、搜索之“病”、个人简历泄露等,被一一曝光,令人大跌眼镜。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上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颇受关注。上海市消保委介绍,去年上海共受理投诉32万余件,涉及商品和服务总额13.9亿元。其中,医疗美容争议消费者举证难、未成年人网游充值退款难举证难、超低价引流营销等九大问题亟待关注。
又是一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是一个为消费者权益而发声的节日,也是一个加大力度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日子。无论是“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的霸王条款,还是让人“投诉无门”的三无产品,让我们对这些说不!
图源视觉中国每年3月15日,都很“热闹”。商家们如坐针毡,媒体们揭黑曝光,消费者们吃瓜看戏。“3·15”是干什么的?1983年,国际消费者协会把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及有关组织都要举行各种活动,维护自身的利益和诉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蔡宇丹又到315,这是一个让假冒伪劣心惊肉跳的日子。流量为王的时代,315的这把“火”也和以前烧得不一样了,当危机公关本质上已演变成大众情绪管理时,今年,很多正规经营的品牌企业派出的公关大军在315前一个月就全国到处跑,四处活动,因为实在伤不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