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前言她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因为三年生了两个女儿,在家中的地位并不高。然而就是这样看似柔柔弱弱的女子,却让汪精卫都吃了大亏,在“高陶事件”中,她的表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陶希盛:揭精卫卖国,代中正执笔1940年1月22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轰动的一天,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了高宗武和陶希圣的信,同时刊登了他们带出来的《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暨附件全文,将汪精卫投敌的罪恶行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时群情激愤,全国人民都认清了这伙人的汉奸嘴脸,更激发
1939年12月26日夜,时任汪伪政府宣传部长的陶希圣,垂头丧气的回了家,妻子万冰如见他状态不对,赶忙询问发生了什么。陶希圣沮丧的告诉她,经过一个半月的谈判,汪精卫决定卖国,以换取自身的利益,还逼他在卖国条约上签字!
投敌的原因、情形等,随着汪精卫、周佛海等人的死亡,成了众说纷纭的不解之谜。陶希圣,算得上汪精卫的左膀右臂,逃敌复归,对汪精卫和自己的行为留下“毒酒论”之说:好比喝酒,我喝了一口,死了半截,发觉是毒酒,不喝了;
1948年12月25日新华社发布43名国民党战犯名单:蒋介石、李宗仁、陈诚、白崇禧、何应钦、顾祝同、陈果夫、陈立夫、孔祥熙、宋子文、张群、翁文灏、孙科、吴铁城、王云五、戴季陶、吴鼎昌、熊式辉、张厉生、朱家骅、王世杰、顾维钧、宋美龄、吴国桢、刘峙、程潜、薛岳、卫立煌、余汉谋、胡宗南
“高陶事件”被称做扭转中国政局的“小西安事变”,而这个事变的策划者和实施者竟然是一介女流。1938年12月,汪精卫发表“艳电”,公开支持日本,随行者高宗武、陶希圣出逃,随后揭露汪精卫卖国行径,史称“高陶事件”。而起到决定作用的,是一介女流:陶希圣夫人万冰如。万冰如1.
1.16岁出嫁,3年生2女,被家人视为“贱”,被婆婆毒打民国时期,还是封建思想浓厚的社会环境,那个时候,女孩往往很早就被安排嫁人。当年,年仅16岁的万冰如,也是如此。正如万冰如老年时在《逃难与思归》回忆录中说道:黄冈的风俗,男女都是从1岁或2岁就由父母包办订婚,“到后来无论男方是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汪精卫并非真心肯把“主席”的位置让给林森。到1940年11月,日本和重庆的谈判没有进展,“全面和平”无望,日本决定和汪伪签订条约,承认汪伪政权时,让汪精卫正式当伪国民政府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