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我是不是遇到AB贷了?”最近,昆明市民李先生向开屏新闻反映,他帮朋友忙,作为紧急联系人在一家助贷公司填写相关资料时,助贷公司除了让他填写电话号码,还要其提供个人身份证和个人征信报告。“怎么感觉,是我在贷款一样。”对此,李先生很困惑。
前不久,两名涉嫌合同诈骗犯罪的网上在逃人员向江苏泰州警方投案自首,一宗涉及610名被害人“被贷款”8112万余元的系列合同诈骗案告破,32名团伙成员悉数落网。这起案件涉及与集资诈骗、网络传销等不同的新型涉众涉稳型经济犯罪,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就此采访了泰州警方。
来源:8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朱国亮前不久,两名涉嫌合同诈骗犯罪的网上在逃人员向江苏泰州警方投案自首,一宗涉及610名被害人“被贷款”8112万余元的系列合同诈骗案告破,32名团伙成员悉数落网。
前不久,两名涉嫌合同诈骗犯罪的网上在逃人员向江苏泰州警方投案自首,一宗涉及610名被害人“被贷款”8112万余元的系列合同诈骗案告破,32名团伙成员悉数落网。这起案件涉及与集资诈骗、网络传销等不同的新型涉众涉稳型经济犯罪,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就此采访了泰州警方。
来源:上海普陀法院 明明征信有瑕疵,却被告知可以办理大额贷款?明明只是做个见证人,为什么却变成了还款人?近期,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普陀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通过“AB贷”套路骗取高额手续费的合同诈骗案件。
界面新闻记者 | 董林杨(实习)张晓云界面新闻编辑 | 原以为是帮朋友做贷款佐证,没想到自己却成了借款人。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则民间借贷纠纷的判决书,该案为一起典型的AB贷。2022年4月,朋友郭某民急需用钱,张某硕前往贷款中心佐证,原以为是帮朋友贷款15.7万元。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的山东临沂男子称自己遭遇“AB”贷一事,近期有了新的进展。2025年2月24日,当事人吴翔(化名)向澎湃新闻表示,当日收到了临沂市公安局兰山分局发来的不予立案通知书。临沂市公安局兰山分局在不予立案通知书中表示,经审查认为此案没有犯罪事实,决定不予立案。
鲁网11月20日讯(记者 杜伟)近期,新华社报道,江苏泰州警方破获了一起“AB贷”诈骗案,涉案被害人多达610名,贷款总额高达8112万余元。“AB贷”又称人情世故贷,是一种新型合同诈骗套路贷款,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与心理创伤。
文/财经观察员贷款本是解决燃眉之急的工具,但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债务泥潭!今日头条金融纠纷案例库显示,超60%的借贷纠纷因“信息不对称”和“合同漏洞”引发。结合法院判例和行业黑幕,总结10条避坑法则,建议收藏转发!
杭州的张先生(化名)联系我们“小强帮忙团”,他说自己有个认识了十几年的朋友,对方投资失败急需用钱,找中介公司向银行贷款,因为征信不好,需要自己当“紧急联系人”去帮他贷款。他一开始觉得没什么风险,可没想到一通操作下来,自己竟背上了一百万元的债务。
“征信差不要紧,我们有内部渠道,可根据您的信用情况匹配可以放款的银行,收取3%的服务费,5000元起办。银行贷款年化利率很低,在3%左右。”7月初,在广东做生意的吴龙(化名)正在琢磨如何解决资金周转问题时,接到了来自某贷款中介人员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