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文 // 七猫史馆 编辑 // 七猫史馆前言黄河在古代地图上有一个葫瓢状的地址,写着黄河的发源地。葫芦瓢上有个十分浪漫的名字叫做“星宿海”。从古至今,星宿海这个名字就会让人浮想联翩,仿佛天空中的星星都随着海浪升起落下,如繁星般闪耀,又如繁星般沉睡,更如繁星般诞生。
来源:【濮阳日报】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和灿烂辉煌的文明。黄河奔流不息,文明绵延不绝。黄河两岸,留存着灿若繁星的文化遗产。一件件文物,一处处遗址,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与包容,赓续着连绵不断的黄河故事。山河印记:观黄河而知华夏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11月5日,山西博物院大河流金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人潮涌动,160 余件(组)青铜文物带领游客从冶铜技术的滥觞到夏商周青铜文明的鼎盛、从青铜礼乐文明的创建到礼乐精神的延续传承深度了解黄河流域多元一体的文化发展历史。
中新社郑州9月14日电 (记者 韩章云)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为主题的中外媒体黄河行暨2023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14日在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省郑州市启动。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形成的地域。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11月1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3年·经济学):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济南举行。“在几十年前,黄河水质恶劣、黄河两岸植被破坏严重,这些都存在我的记忆里。但看现在,黄河两岸人文景观修建得非常美观,人与自然和谐而生,这就是黄河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专家访谈】九曲黄河,万古奔腾,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披荆斩棘、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黄河流域文物资源丰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黄河流域9个省份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0余万处,占全国不可移动文物的39.73%。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相聚黄河之滨,共话大河文明。黄河文明有哪些特性?如何看待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创新性?这对我们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而言,有何启示?9月17日,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在郑州举行。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明确要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大家谈】作者:侯卫东(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具有百折不挠的韧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成就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