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文化的视角观照石刻文献——读程章灿《作为物质文化的石刻文献》【读书者说】石刻文献以其独特的文化属性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性瑰宝。中国最早的石刻传为“尧碑舜碣”,之后则以禹碑最早。禹碑又称岣嵝碑,清人赵翼说“尧碑舜碣不可见,世间点画此最昔”。
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苏定方被任命为行军大总管.负责出兵攻打百济国(韩国),苏定方率军自城山(山东荣城),出发横跨黄海,唐朝的盟国新罗(韩国东南部)也派兵五万士兵也来回合。由于百济国王扶余义慈举棋不定,百济国军队没能成功阻拦唐军。
洛阳农民在耕作时,意外挖出了一方唐朝的青石墓志,作为唐朝和武周王朝的东都,洛阳发现唐代古墓和文物原本是稀松平常的事,但这次出土的墓志标题却很奇特,不是位于首行,而是放在了末行,名为《大唐故光禄大夫行太常卿使持节熊津都督带方郡王扶余君墓志》。
2011年,在我国的西安,考古队发现了一个墓志铭碑。然而谁知,正是这个“不够看”的祢军,他的墓志铭却让大海对面的日本破了个大防,原因是根据祢军的墓志铭所说,日本不但在唐朝时期惨遭打击,甚至连“日本”这个国名都不是自己的了。
一对夫妻两朝天子,合葬一陵,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合葬陵。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更是拥护李治被立为太子的有功之臣,同时又受太宗临终托孤,因此长孙无忌在朝廷的地位可见一般,不仅群臣拥护,就连李治也敬让三分,长孙无忌一直是笼罩在李治心头上的一层阴霾。
他是最擅长灭国的大唐名将,号称开图小能手,仅凭一己之力,将唐朝版图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以及朝鲜半岛北击谢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后面三国及生存期主大唐虽猛将如云,但只有苏定方以灭国作为自己胜利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