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寒热交替,气候干燥,如果饮食上偏辛辣燥热,工作上熬夜劳累,就会出现上火的征兆和怕冷的问题,到医院检查身体指标没啥重大异常,但就是浑身不舒服,中医称之为“上热下寒”,既是应季调理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更是中医辩论的重点问题。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类人:常年上火,同时又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饮食上,这类人群也非常“难伺候”,吃点儿热气的就上火,吃点儿寒的就伤阳,只能吃温的东西。接下来,为大家讲讲这类体质的人到底该如何调理。
入秋后,天气逐渐凉爽,有人开玩笑说,刚进入10月,晚上睡觉时就已经暖不热被窝了。虽然有些夸张,但这也是怕冷人群的真实写照。比怕冷更“惨”的是,身体会“上热下冷”。《生命时报》邀请中医专家,解释为什么有人会在上半身“燥热”的同时,下半身感觉冷,并教你如何改善怕冷体质。
由于现代人经常熬夜,饮食又不规律,越来越多出现上热下寒的问题。明明手脚不温,特别怕冷,身体虚寒,但又偏偏隔三差五的上火,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其实,造成上热下寒的主要原因是中焦脾胃和肝脏出现了问题。首先是肝气不舒。
通俗来讲,我们人体是既有火、又有水,火可以给人能量、热量、动力,水可以滋润、濡养身体,正常情况下,水火之间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维持着阴阳的平衡,当一方面太过于强势,或者一方过于虚弱,这个平衡就会被打破,水火不能相容,各自占山为王,上热下寒就出来了。
这种上热下寒的人舌头伸出来,舌苔通常是比较厚腻的,两边还多有齿痕。那上热自然就是心火旺后出现的一系列失眠,心烦,上火,口舌生疮等情况,而下寒主要就是腰,小腹,两条腿发凉,冬天暖不热等症状,不过因为每种上热下寒的人都会出现这些症状,我们没法靠这些症状来判断自己是脾胃虚弱引起的,所以接下来我要讲的症状才是重点!
大家好,我是崔医生,有位朋友来问崔医生啊,崔医生,我怎么感觉我又爱上火又怕冷呢?这种情况啊,叫做上热下寒,我们人的寒热平衡,主要靠的是心火和肾水,心火在上,肾水在下,互相交融,就像一个圆,来保证人体的寒热平衡,那如果有其他原因影响到了这个圆的运行,就会出现寒热失衡,上热下寒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