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总有人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再去健身房了,这时候把健身卡转让给其他人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陶先生是荟晨游泳健身的老顾客了,最早的时候就办过一张三年的健身卡,去年10月份到期之后,陶先生找到了之前的销售顾问又花了3000元办了一张三年的卡。
办理了一张为期五年的会员卡,现在只剩下两年使用期限,但要转卡还得按购卡原价计算转卡费。范女士2019年她在恒大名都小区内的CBF健身中心办理了一张健身会员卡,“会员卡有不同年限可以选择,其中为期五年的健身卡优惠力度最大,我花了3000元办了一张,想着以后可以经常到健身房锻炼身体。”
2025年3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涉预付式消费典型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民一庭副庭长吴景丽、民一庭二级高级法官谢勇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3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及涉预付式消费典型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示意图 图据视觉中国近年来,健身房、美容美发店、教育培训机构等预付式消费领域频现纠纷。
即便有明文条例,但消费者退卡仍旧难上加难,不少商家更是玩起了文字游戏。11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各相关部门一再加强预付卡的监管之下,不少商家会员卡合同中已无“概不退款”等明显“霸王条款”的字眼。
如今,网上有很多低价团购体验产品,比如1元的声乐课,9.9元的热门舞蹈班等。很多人本想花低价“薅羊毛”,结果却发现课程内容质量与预期不符,甚至预付费办了年卡之后,却又遭遇消费维权难题。所谓的低价体验课,都有哪些套路?又暗藏哪些消费陷阱?四川德阳:2.
“办卡等预付式消费已成为投诉顽疾。”不久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预付费类消费纠纷显著增加。从最初的办卡、买券,到如今的各类付费会员、充值满减,“先交费后消费”的预付式消费模式如今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