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郭若梅 发自北京 近年来,以汽车数据为核心的新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此前曾发生新能源车企用户数据疑遭窃取事件。11月30日,公安部发布打击黑客犯罪十大典型案例,介绍一起发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内的黑客犯罪案件,即上海嘉定新能源车“克隆”电池案。
上海高院 从事汽车电路维修的兄弟二人得知正常检修新能源汽车电池价格昂贵且耗时较长,遂发现“商机”,通过技术手段违法篡改电池管理系统数据,逞一时之快,却后患无穷……近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嘉定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通过技术手段修改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数据,以达到“解锁”电
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王笑寅 上海报道为牟取非法利益,不法分子采用技术手段将新能源车健康电池组的数据非法写入故障电池组中,从而绕开后台锁定功能,使故障电池组得以重新充电上路,造成极大道路安全隐患。
“7月18-23日,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在未告知客户并未经客户允许的情况下,对大批2020年6月份之前生产的广汽丰田iA5车型,通过后台OTA升级电池管理系统BMS等,人为降低汽车动力电池可用容量,同时将汽车输出功率限制在不超过60%,导致车辆续航缩短,动力不足。
近日,有网友发布一则视频,称自己在2023年5月13日在重庆时代天街极氪店订购了一辆极氪X,车主在购车前的试驾过程中,极氪销售告知车主极氪X采用的是宁德时代电池,并且当时官网也注明使用的是宁德时代电池。
如何以法治之力服务保障数字经济扬帆起航?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今天(12月4日)是第11个国家宪法日,“数智思享嘉”新质战略推进会暨上海法院数字经济司法研究及实践(嘉定)基地案例研讨会在嘉定区人民法院举行。“我们始终认为好的案例胜过一沓文件。
经营着一家汽车电路维修厂的兄弟二人在一次私自拆装汽车电池并将同一序列号的电池信息复制并成功替换到该品牌多辆不同的新能源汽车上使用后他们嗅到了商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突飞猛进,这些汽车的电池以环保性强、效能高等优势赢得越来越多客户的青睐。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那些通过造假、欺骗、侵害消费者权益牟取暴利的企业,在镜头前被撕下伪装后,迎来的不仅是舆论的声讨,更有法律与市场的双重惩罚。以下是被曝光企业的真实结局,每一个案例都在警示:商业世界没有侥幸,诚信才是唯一生存法则。
买新能源汽车的车主有没有想过自己也会遇到这么一天?上海嘉定区人民法院分享了一个案例,引发了车主们的热议。大刘、小刘两位汽车维修工利用芯片读写器、电脑等工具修改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数据给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