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的人大记者会上,一则关于农民养老金的问答激起千层浪。当代表们提出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升至600元的建议时,人社部的回应给出了更具体的政策走向——今年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月再提20元,惠及1.8亿城乡老人。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城乡居民养老金问题再度成为热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提出“十年倍增计划”,建议通过每年增加20-30元基础养老金,到2035年实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均600元以上的目标,引发广泛讨论。
如果你听到“养老金”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父母辈的退休生活,或许会觉得这是一个离你很遥远的话题。但如果我告诉你,有1.3亿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月只能靠100多块钱的基础养老金维持生活,你会不会感到震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问题,始终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关键议题。而全国人大代表张翼提出的“到2035年,将农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600元左右”的建议,恰似在这养老困局中亮起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农村老人的晚年之路,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深刻思考。
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提出重要建议:从现在起至2035年,通过分阶段逐步提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最终实现农民基础养老金达到每月600元左右的目标。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提出了一项引发广泛共鸣的建议:将农民历史上缴纳公粮、农业税的年限视同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并计划到2035年将农民基础养老金提高至每月600元以上,切实改善60岁以上农村老人的养老待遇。
人大代表提议农民养老金提至600元,引全民热议。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一则消息在社会各界掀起轩然大波: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建议,未来十年“加码”养老金,实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倍增”,到2035年,将农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600元左右 。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张翼的建议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我们知道,目前农民养老金的标准在各地差异较大,多数地区的养老金都低于600元,而在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农民养老金则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