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作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形式,往往是古代诗人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是诗人以咏之“物”自况,总是把“物”与“人”融为一体,通过事物的咏叹来表达了某种思想观点,寄托了某种思想感情,流露了某种人生态度,寄寓了某种美好愿望,包含了某种生活哲理,展现了某种生活情趣…
唐德宗贞元年间,年仅十六岁的白居易来到长安,谒见当时的文坛大佬顾况。白居易呈上自己的诗作,顾况看了他的名字:白居易。旋即说道:居长安,大不易。他翻看白居易的诗作,当他读到开头的诗句“咸阳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