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深圳5月26日消息(记者 常迪 见习记者 唐晨)曾侯乙编钟表演首次在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展演,湖北编钟国乐团奏响新时代《长江之歌》。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
曾侯乙编钟,世界第大奇迹,1997香港回归,古编钟的和鸣与《天地人》的交响,至今令人津津乐道。出土至今,曾侯乙编钟只公开演奏过三次。第一次是在编钟出土后3个月,恰逢建军节,曾侯乙编钟第一次向世人发出它那雄浑而又浪漫的千古绝响,那是一场持续了两个小时的音乐会。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曾侯国时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数量最多、重量最重、保存最好、音域最广、音质最好、音律最全、制作最精美、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他代表了中国古代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
中新社武汉3月9日电 (记者 梁婷)在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正对采集的曾侯乙编钟音源进行整理。自曾侯乙编钟复制件面世以来,“传统器乐数字化”项目近日完成了对其音源的系统化、高精度数字采样,这也是其音源首次被数字化保存。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刘思源)彰显现代文明的机场与历经沧桑的文物之间,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不少旅客发现,在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里,摆放着一套“曾侯乙编钟”和一台钢琴。这组名为“一见钟琴”的特色展示,成为天河机场的“新晋网红”,吸引不少人拍照打卡。
1月28日,武汉分会场作为春晚四大分会场之一惊艳亮相。其中,江滩分会场恢弘大气的编钟演出惊艳无数网友。该节目的演奏者正是编钟研究学者、武汉音乐学院教授谭军。他告诉九派新闻记者,此次共使用了38套、接近1200件编钟,这是首次在编钟表演中采用这样大规模的编钟,规模庞大,气势磅礴。
本版今起推出系列策划“解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关注一件博物馆IP的多样延伸、一个设计团队的创意探寻、一个文创联盟的机制创新,探讨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博物馆文创产品提质升级、促进文物活化利用。
在湖北省博物馆一楼“曾侯乙墓”展厅的古乐器展区,能看到著名的曾侯乙编钟,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古代时期的铸造艺术的最高成就,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称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已被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中新网武汉5月14日电 (张倩龙)观编钟、赏乐舞,来自日本、法国、美国、埃及、澳大利亚等五大洲16个国家的19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来自中国香港的作家代表14日走进位于武汉市的湖北省博物馆,“穿越时空”感受荆楚文化魅力。湖北省博物馆。
极目新闻记者 张聪 视频剪辑 张聪通讯员 程琳5月22日晚,由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创排、首演于1983年的大型歌舞剧《编钟乐舞》,在珞珈山剧院试演了全新的复排版本。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保留剧目,《编钟乐舞》曾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个国家。
1月30日,大年初二,湖北省博物馆编钟演奏厅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一同欣赏“千古绝响——曾侯乙编钟音乐会”新春特别演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通讯员 鲁黎 黄敏 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鲁黎 黄敏音乐一响,年味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