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蔡林格,以表彰他们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量子信息科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十年来,上海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实现了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整体效能的大幅提升,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5月的一天,记者跟随几位科学家、企业家、创业者,记录下科创中心的平凡一天。
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 、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 、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 荣膺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为纠缠光子实验、证明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性的量子信息科学所作出的贡献。在诺贝尔奖的官方介绍中,大量引用了潘建伟团队的成果与贡献。
导 读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Anton Zeilinger是中国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的领军人物潘建伟在奥地利留学时期的博士生导师。为此,《知识分子》独家访谈了潘建伟,请他解读这次的诺奖并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做出展望。
在中国,提到“量子通信”,必然会提到一个名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早在21世纪初,潘建伟就已经在心里设计出一张中国量子技术发展的“规划图”:从初步实现局域的量子通信网络,到实现天地一体的全球范围量子通信网络,大幅提升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方梦宇)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霍永恒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效率超越可扩展线性光量子计算损失容忍阈值的高性能单光子源,相关综合指标达到了国际最先进水平,为未来实现通用光
10月3日至5日揭晓的三大自然科学奖项中,几乎每个奖项都有值得一提的“中国故事”——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斯万特·帕博领导的研究所,早在2009年就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帕博培养的中国博士付巧妹多年担任联合实验室主要负责人,不到40岁的她如今已成为全球古基因组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
10月4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 和奥地利物理学家安东·塞林格,以表彰他们在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他们通过光子纠缠实验,确定贝尔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中不成立,并开创了量子信息这一学科。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4日中午11时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量子信息领域的科学家: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教授、美国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约翰克·劳瑟 教授、和奥地利物理学家塞林格教授,以表彰他们通过光子纠缠实验,确定贝尔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中不成立,并开创了“量子信息科学”这一领域。
面对面栏目记者董倩采访潘建伟时,潘建伟脱口说:“量子力学我们自己也搞不清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句话把董倩彻底搞懵了,就问:“我不明白您这话什么意思?… 您得了那么多奖了,国家最高奖都得了。… 已经研究一辈子了,今天坐在这里还说我没有弄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