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阿华: 鸭滑?鸭滑开始的美系战列舰就和前面完全不同了,随着战术要求和任务的增加,核心区的高度不可避免的增加,鸭滑和蒙大拿的核心区判定模块的高度已经和主装齐平。这对于游戏中的防御来说就意味着几乎所有对装甲带的击穿命中都能够带来核心区的伤害。
德国俾斯麦号,与日本大和号战列舰,谁的实力更强俾斯麦号战列舰,是当时德国工业最发达的时期建造的,按照战列舰为主的一战思维,装甲厚哭,火力猛,后被当时海上号称第一的英国海军击沉,从而改变了已战列舰为主的海战思路,转而发展已潜艇为主的海战思路。
开国中将陶勇,是陈毅、粟裕手下的悍将。新中国成立后,他怎么会改行去干海军的?有一个流传极广的故事。渡江战役时,发生了著名的“紫石英”号事件,陶勇的部队炮轰英国军舰,一时震动了西柏坡。毛主席在思考中突然大笑:“这个陶勇我不认识,但他那样喜欢打兵舰,我看将来就让他干海军吧!
太平洋战争中多次发生过波澜壮阔的海战。在激烈的较量中,美日两国海军几乎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双方直接用战列舰进行对决的情况并不多见。莱特湾海战是最有可能见证“大和”与“衣阿华”火拼的一次海战,最后美军指挥官没有让“衣阿华”去冒险,而是动用舰载机解决了“武藏”号。
“钢铁咆哮、怒海争锋、汪洋霸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若干世纪里,战列舰曾经雄霸海洋世界,独领一代蓝色风骚,战列舰以极其具象化的身影雄姿将战争的暴力之美推向极致!第一艘战列舰: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战列舰是1906年2月下水的英国“无畏”号。
“密苏里”号采用了与前两级战列舰相同口径的主炮和副炮 — 分别为 16 英寸和 5 英寸,其数量分别为 9 门和 20 门。得益于颀长的体型和宽绰的空间,“衣阿华”级的小口径火炮数量有着显著提升,高射炮更是“密如森林” — 其口径分别为 1.57英寸和 0.
对地火力支援在很早以前就是海军的重要任务。在近现代登陆作战中,来自海军的火力支援效果对战局进程有着明显的影响。即便随着航母舰载机加入到对地火力支援的行列,战舰直接的火力支援能力仍然很受重视。特别是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多次出动包括战列舰在内的大型主力舰艇进行对地火力支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军技术迎来了导弹化的热潮,几乎所有主战舰艇都可以加上“导弹”二字。例如导弹巡洋舰、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导弹艇、导弹潜艇,甚至还有令人感到奇怪的“导弹鱼雷艇”等等。但是导弹战列舰这种舰艇,按照道理讲本应该是战后中流砥柱的舰艇,在我们记忆里似乎只有美国“衣阿华”级进行了导弹化改造,并且服役期也不长就退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