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才队伍建设,6月15日,天柱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在本单位多功能厅,举办了2015年度天柱县文化遗产日宣传讲座活动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民间艺人业务培训班。来自全县各乡镇的文化站长、非遗传承人与民间艺人共100余人参加。
“咚—咚—咚—锵,呀—哈—哈—哈……”在一阵阵鼓乐和唢呐声中,“梁红玉”和“金兀术”踱步登场,举手投足威仪尽显。天柱特校侗戏班开展演出。近日,天柱县民族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冠军梦想 激励成长”主题活动,相关爱心机构人士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侗戏在学校精彩上演。
“咚—咚—咚—锵,呀—哈—哈—哈……”在一阵阵鼓乐和唢呐声中,“梁红玉”和“金兀术”踱步登场,举手投足威仪尽显。老师在为天柱特校侗戏班学生录制视频。 金可文摄近日,天柱县民族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冠军梦想 激励成长”主题活动,相关爱心机构人士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侗戏在学校精彩上演。
从《五虎平西》《寒江关》《霸王别姬》到《安全出行》《婚事新办》《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用古戏唱新事,是天柱县非遗变“潮”的探索之一。天柱是文化大县,民间戏剧有阳戏、大戏(也称汉戏)、侗戏等三种,每一种戏,都具有各自特色,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坐在家里听见满山的鸟儿叫。” “坐在家门口看见满山四季花儿开。”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注溪乡油菜花海里,游人们唱起的一首首天籁之声响彻现场,震撼人心。金灿灿的油菜花散发阵阵芳香,古老的侗寨和金黄色的油菜花交相辉映,演绎出一场如画般的视听盛宴。
喊价动手捏。买家正在偷偷“捏价”。在天柱邦洞的牛市上,买卖耕牛谈价不用嘴巴说,而是交易双方动手捏,这一捏,价格是多少,彼此都清楚了……近日,笔者走进邦洞牛市,记录了这种存在了上百年的交易方式。价格“捏”出来邦洞牛市在一个低洼地段,有一条河流经过。
时下,走进贵州省天柱县地湖乡,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柚子清香与蜜糖的甜意。村头巷尾,妇女们轻巧地摘下未成熟的青柚,这些看似普通的果实,即将在她们灵巧的双手下,蜕变成为一件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雕花蜜饯。天柱县地湖乡“柚蜜姑娘”雕花蜜饯比赛现场。
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13日电(金可文 杨鸿斌)“乡村振兴变了样,万家华堂换新妆;环境优美真漂亮,胜似桃源赛天堂;党的政策放光芒,幸福生活万年长!”日前,天柱县理论宣讲“柱力讲堂”——“金凤新声”在天柱县竹林镇麻阳歌场开讲。
近日,天柱县白市镇地样村阳山风雨桥第十六届苗侗民族歌会在阳山歌场举行,吸引了45支歌队欢聚一堂,竞展侗乡非遗魅力风采,共品文化盛宴。阳山风雨桥歌会现场。活动现场,身着民族节日盛装的歌队依次沿着稻田围成一大圈,互对侗歌。
来源:农民日报 近日,走进贵州省天柱县地湖乡,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柚子清香与蜜糖的甜意。村头巷尾,妇女们轻巧地摘下未成熟的青柚,这些看似普通的果实,即将在她们灵巧的双手下,蜕变成为一件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雕花蜜饯。“今年的柚子长得真好,现在正是做蜜饯的好时候。
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具中,竹编制品应该是发源最早的一种生活用具了。据考古资料证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便从事简单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所获的米粟和猎取的食物稍有剩余,为了不时之需,就把食物及饮水存放起来。
中新网贵州新闻5月9日电(朱柯羽)近年来,贵州省天柱县远口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重点围绕“党建+产业”“党建+服务”两条主线,大力实施“党建+文化”工程,用好用活“发豆腐” IP ,着力打造全国“豆腐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创造远口文旅内核驱动力,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记者 朱 芳 罗广心 摄影报道近年来,潜山市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组建非遗保护中心,推动痘姆古陶非遗产业发展——让千年古陶“老手艺”活起来近日,潜山市痘姆乡痘姆古陶非遗传承基地,工人在制作陶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