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持续近十个月,除了俄乌两国外,离战场最近的欧洲无疑受到了最大的冲击。俄乌冲突使欧盟内部本已存在的东西矛盾和南北矛盾愈显尖锐,而作为欧盟轴心的法德两国在俄乌冲突的压力下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裂痕,于是,中东欧或南欧国家是否会崛起成为欧盟内部除法德之外“第三极”的问题随之而起。
当地时间22日,欧洲多国领导人密集表态,重申对乌克兰的支持,强调任何结束俄乌冲突的谈判都需要有乌克兰和欧洲的参与,敦促美国不要把欧洲和乌克兰排除在谈判桌外。西班牙首相桑切斯22日表示,乌克兰的和平和欧洲的安全不能被“强加”而来,任何“公正且持久的和平”都需要乌克兰和欧洲的参与。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晨阳】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尽快解决俄乌冲突”的一系列动作,再加上乌军当前的被动局面,让乌克兰和欧洲都备感压力。欧洲媒体近日接连“甩锅”,宣称乌军没有正确使用西方援助的先进武器,是造成当前战局不利的重要原因。
尽管美国多年来一直呼吁欧洲负责自身防务安全,欧洲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现在,没有发言权的欧洲只能独自抵御威胁。2022年3月1日,在欧洲议会面前,欧盟时任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在演讲中指出:“我们正在见证欧洲地缘政治的诞生。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26日刊登题为《乌克兰战争永久改变了欧洲》的文章,作者是罗杰·科恩。荷兰防务专家雷姆·科特韦格说:“欧洲政客不熟悉关于把硬实力当作外交政策或地缘政治事务工具的思维。好吧,他们上了速成课。”
据美国《政治报》网站11月24日报道,俄乌冲突爆发9个月后,欧洲对拜登政府感到愤怒。一名欧盟高官说:“事实上,如果你冷静地看待这个问题,这场战争中获利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因为美国人正在以更高价格出售更多天然气,而且他们正在出售更多武器。”
中新网2月27日电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25、26日,欧洲多地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示威者要求当局停止向乌克兰继续输送武器,并呼吁俄罗斯和乌克兰进行和平谈判。 当地时间26日,巴黎和法国其他地区举行了多场抗议活动,示威者在街头游行,举着写有“为了和平”的巨大横幅。
美乌在沙特吉达会谈后达成了多项共识,乌总统泽连斯基同意尽快与美方签订矿产协议,以换取美方的继续援助,同时美乌达成了在俄乌战场实现海陆空全面停火的协议,考虑到此前美乌在白宫的争吵,泽连斯基最后还是对美“投降”了,乌克兰的资源大概是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