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结尾这样写到,“现在我的生活,不管什么事情降到我的身上,随时随刻,不但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没有意义,并且具有一种不可争辩的善的意义,而我是有权利把这种意义贯注到我的生活中去的。”这是一段列文的独白。
甲骨文中,有“羌”“美”“義”等字,而无“善”字。后人推测大概都是周族克商之后新造之字,西周(前1046~前771年),且赋予了“新义”,最早见于金文,由二言(OC *ŋan )和一羊组成。言( OC *ŋan )可能充当了语音成分,而羊代表了“好;美丽”的意思。
明朝文学家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写道:“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意思是说,不看重钱财就可以集聚众人,善于约束自己就可以使众人信服,放宽肚量便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凡事率先去做则可以领导他人。
作者:张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讲师)关于儒家的治理模式,常见儒家是人治一说。早在20世纪初,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就将儒家称为“人治主义”,法家称为“法治主义”。人治这一说法是否合乎儒家治理理念,值得进一步审视。
《淮南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道家名著。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儒等各家思想,主要的宗旨归于道家。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