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逐步形成符合国情、文化和伦理,涵盖器官捐献、获取与分配、移植临床服务、移植质量控制和全过程监管五个方面工作体系。器官移植质量和技术能力也同步增长,一些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委兼肾脏移植学组组长 马潞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阳5月31日,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发表声明称,54岁的新泽西州患者丽莎・皮萨诺在接受基因编辑猪肾移植47天后,由于肾功能逐渐下降,移植的猪肾已被移除。
12月17日,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主办,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广州市红十字会协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承办的“生命接力百城行动”走进广州活动上,广妇儿中心公布了自从去年获批儿童心脏移植资质后已经完成了相当数量的心脏移植手术。
中新网6月12日电(记者 张尼)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万余例,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不过如今在我国,移植后不依从性一直是一个持续存在的挑战。6月11日是第八个中国器官捐献日。
为推动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发展,提高对器官捐献的认识和参与度,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宣贯培训会”在阜阳举行。上游新闻了解到,临泉华源医院被授予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性多学科协作网(SMDC)协作单位。
今年3月1日,是上海市第22个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纪念日,为期一月的以“生命在奉献中延续”为主题的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缅怀活动在上海福寿园拉开帷幕。据市红十字会现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遗体(角膜)捐献登记累计近7万人,捐献实现累计1.7万例。
12月17日,“生命接力 百城行动”系列公益活动在广州举行。活动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下称“广妇儿”)器官移植中心正式成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高新强介绍,今年1—11月,我国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6145例,移植手术22500例,同比分别增长6.
“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刑犯器官,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器官捐献与移植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工作监管和质量控制体系,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供需矛盾仍然是巨大的。
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器官移植总数不及总体需求的10%,器官移植等待者远远多于可供移植的器官。有数据显示,我国器官移植供需比为1:8.36,即平均8.36个人只有1个人能够获得器官,捐献器官供需矛盾依然严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首例人体肝移植发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自那以后,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知的不断拓展,肝移植逐渐被认为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最佳方案。近日,中外接连传来器官移植领域的重磅消息。
今天,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亚洲器官移植研讨会(TSS)传出消息:根据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2021)显示,我国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为3.73,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与会专家呼吁,提升器官移植水平需进一步完善机制和体系,创新医疗技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