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时代,是个伟大的书信体时代,尽管没有人全面认可这个判断,我们的电话凭着对电话功能的消解,又重新让文本变得无处不在。”这句话出自《纽约客》。诚然,书信,作为一种长期被应用的通信手段,因此成为了解一个作者,乃至一个时代的钥匙。
《萨瓦流淌的方向》以一位旅行的中国女作家的视角,目睹和发现这个在历史上经历多次战乱,上世纪90年代又经历了长达三个月轰炸的国家,虽然凋败痕迹四处可见,但人民仍旧豁达乐观,文化仍旧活跃,对精神生活依旧热爱。
潮新闻客户端 杨新元一昨天晚上不知怎的,到半夜二点多突然醒了。而且脑子十分清醒,没有一点睡意了。于是,干脆就躺在床上刷手机。突然,我刷到一条信息,是《羊城晚报》刊登的彦火的一篇文章《童真陈祖芬》。文章开头写道 :“‘2021年10月中旬,读建功兄一篇文章:《落叶缤纷忆故人》。
陆天明80岁了,住在北京近郊,原本每天早上起来会绕着小区跑步一圈,但今年春天一场病后,他体会到了岁月的不饶人。住在医院里,他难得有了整段闲暇,躺在病床上,完整观看了大连马拉松比赛。这让他有了新发现:全马赛程是42.195公里。
周明,作家、编审。陕西周至人。历任《人民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常务副主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兼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出版散文集、报告文学集多部。
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身处都市化丛林中,他们在追求什么?试图实现追去时又面临哪些羁绊?文学叙事对探索塑造城市群体的自我认同发挥了极大作用。日前,由同济大学城市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青年文学》杂志社共同举办研讨会,聚焦城市崛起新群体的文学书写。
【舞台艺术众家议】作者:毛时安(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为什么有的剧可以一遍遍反复看,令人沉浸在思考和情感的波涛里?因为好的戏剧作品有人性的深度,它深刻地揭示了时代背景下人性深处蕴藏的强大力量。很多年前,我曾邀请上海女作家陆星儿看昆剧《牡丹亭》。
女性的思想与声音在历史上曾一度被遮蔽与忽略,但她们的作品往往保留了女性思考的痕迹及先锋性。纵观古今中外,以伍尔夫、简·奥斯汀、紫式部、王安忆等为代表的女性写作者,她们的创作不仅对女性有价值,更与整个社会的思考与进步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