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意渐浓。10月16日,我们驱车沿着山间公路前往上杭县太拔镇黄岩村,离村子约两公里处,一座亭子立于路边。当地村民告诉我们,这座亭子建于2000年9月,由厦门知青张伟明、张夏燕夫妇捐建,供村民夏收夏种和赶圩途中休息。
48岁厦门知青的骨血,妈妈想你哟,想了整整48年,48年来白天黑夜,梦里梦外,妈妈只要见到任何一位1972年出生的男子,妈妈都觉得像你,你在妈妈的脑海里,从男孩到男子汉,一岁一岁又一岁,今生今世我们母子能不能见上一面,见上一面,老天留给妈妈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上面这几幅照片都是临下乡之前拍摄的临别照,其中第四幅是老哥提供的,照片上前排的四位女同学,左一是位侨生,就读于厦门师范学校,她下乡一年后就又去了海外,至今没有了音讯,右边这三位女同学都是厦门二中的同学,在至今50多年里先后已离开了我们,去了天国!
时间迅速拉回到1969年9月,祖国大陆的版图上出现了数以万计的老三届知青安置点,我们这拨厦门思明区53人的乌合之众被安置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大山里,它在体制内的正式番号是“福建省龙岩地区武平县永平公社唐屋大队”,一片几百号人的贫瘠山村一下子接纳了50多人的城市弃民,由此引发了种种矛盾与问题,有研究认为,归根结底,是口粮的不足引发的生存权,知青哟知青,饥肠咕咕的一代人。
■融媒体记者 高秀珍有一种情谊叫心手相连,有一种牵挂叫山海情深。厦门得海纳百川之博大,龙岩依群山绵延之伟岸。厦龙两地情缘千丝万缕,山海交心由来已久。厦门,美丽的海滨城市,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性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
因为6月29日在龙岩才佬饭店举办的“林洪霞书画作品展”,引出了这篇随笔:《洪霞和她的女儿》。半年前的2023年12月24日,第5届厦门知青文化年暨厦门知青书画年系列活动 客家情歌:“林洪霞书画作品展”,在厦门才佬饭店隆重开展,期间厦门知青组委会总负责人谢春池就提出:此展还应该到龙岩到上杭展览。
很幸运我有一在公社供销社工作的朋友、福州知青郑东红的爱人是个海员,有次来武平探亲时带了一台120海鸥相机,于是我在山区就有机会留下了几个珍贵的镜头,另外几次参加公社的文艺宣传队及到县里开会也难得留下几个仅有的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