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过年好!北京自然博物馆牛年有礼啦!今天就和小编一起看看自然馆里都有哪些“牛”吧!王氏水牛是晚更新世牛科动物,生活在12-1万年前的中国东北地区及内蒙古萨拉乌苏。它们肩高1.8米,体长3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水牛。说到水牛我们并不陌生,现生的水牛只生活在淮河以南。
萨拉乌苏的7月,已是塞上江南般模样。河谷中,空气温暖湿润,河水清澈碧绿、九曲盘转、迂回荡漾;河谷两侧绿毯般的植被上,不知名的昆虫伸缩着触角,似在悠闲地打着节拍;密林深处,一声声鸟儿的鸣叫是那样清脆……74岁的范金山从小生活在这里。这儿,也是数万年前“河套人”的家园。
来源:内蒙古日报披毛犀化石 王氏水牛角化石(复制品) 河套大角鹿角化石 (复制品) 马鹿角化石 原始牛角化石 鸵鸟蛋化石(手绘长图:苏昊)远古,夏日,微风拂过萨拉乌苏河畔,吹得两头王氏水牛身上的毛发微微飘动。高大的王氏水牛站在河边低头喝水,浅浅的河水刚刚漫过脚踝。
央视网消息(记者 弟辰晨 陈诗文):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模型、“河套人”牙模型、王氏水牛化石、师氏剑齿象头骨化石、手绘北疆植物科学画……如果你是建筑迷、标本收集者,又是文博爱好者,那么,这座坐落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内的博物院,可能会让你直呼:太宝藏了!
【来源:北京日报】本报记者 李如意桑志华考察时携带的三色旗。北疆博物院展出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模型。本报记者 邓伟摄在天津市中心五大道区域马场道,一座古朴而神秘的西洋风格建筑历经沧桑、静静矗立,这就是北疆博物院。北疆博物院是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今年建院110周年。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2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重要考古新发现汇报会上获悉,我国首次确认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发现地——萨拉乌苏旧石器时代遗址于2021年重新启动考古工作,确认1923年法国学者发掘出旧石器的原始位置,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旧石器考古界的一些学术问题。
新华社天津5月17日电(记者张宇琪)在风景优美、历史底蕴深厚的天津市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内,一座红墙白窗的三层欧式建筑“藏身”于熙攘闹市之中,绿树环绕、低调古朴,独具一番“大隐隐于市”的静谧之感。这便是北疆博物院,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中国最早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
哈尔滨市民沈先生,几年来在松花江边捡拾到的各类骨头化石,大大小小超过百块。 这些骨头,有各种头骨、牙齿、股骨、肱骨,颜色土黄或是黝黑。骨头普遍很沉,拿在手上感觉像拿着石块一般,明显重于同体积的家畜骨头。
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介绍黑龙江省,用丰富两个字最贴切这里既有雪国气质,也有绿色宝藏还有享誉中外的冰雪大世界这里是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中国的“粮仓”粮食年产量可以让一亿人吃一整年这里拥有27个国家一类口岸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窗口还是冰雪运动的“冠军摇篮”这里野生动物众多有49个
此前,网上流传出视频,河南省一头亚洲水牛和主人女儿一起耕地的时候,牛不愿意并直接原地躺下。9 月下旬,江西有一头亚洲水牛,面对吹笛子的孩子陷入了沉思。牛牛: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成曲中牛其实,我们水田之中常见的水牛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