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6月25日,石一枫的《世间已无陈金芳》获得“首届海峡两岸新锐作家好书评选”十部作品之一。获奖感言:《世间已无陈金芳》这篇小说写作于2014年,初衷是想表现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里一类典型人物的命运。
作者: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作协副主席)从2021年到2024年,经过3年的编纂,《百年文学中的北京》终于面世了。这套书由《小说中的北京》(全三册)、《散文中的北京》、《诗歌中的北京》3种5册图书组成。
《小说中的北京》收录了百年文学史上关于北京的中短篇小说佳作四十七篇,从鲁迅、郁达夫、老舍、沈从文、林徽因、汪曾祺等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开始,直到正在当代文坛活跃着的80后、90后作家;从《伤逝》《微雪的早晨》《九十九度中》《断魂枪》到《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辘轳把胡同9号》《安
句子造得五花八门,虽乏善可陈,也乐此不倦。热爱祖国,热爱一切人与事物,可以无限制地组词,无穷无尽。那段时间,曾参与本报《读+周刊》编辑,我们将专访国内外名人大家的作品结集出版,有一册书名就为《找到热爱》。
中新网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 高凯)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北京老舍文学院和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4年“北京作家日”开幕式暨北京市文联优秀文学作品翻译工程五周年成果发布及项目签约仪式日前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2024年“北京作家日”开幕。
如果说一个人的成长如太阳攀登穹顶,那么文学就像是月光般,将人们内心的思绪与记忆,照出纯净的光影。文学是一种质问,也是一种拥抱,是一种与自我、与万物的对话,是为了体验“我不是我”,“我“可以进入天地万物。
本报记者 乔文姝 张 妮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吕 克 编者的话: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环球时报》推出专版策划,探讨中国新时代文学的一些热门趋势与问题。例如,随着中国图书出海越来越受关注,如何更好助力新时代图书走出去?为了促进全民阅读,如今有哪些阅读的新场景与新业态?
11月20日,“百年长河里的北京故事与北京人——《小说中的北京》对谈活动”在北京市文联艺术工坊举行。活动邀请该书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石一枫,青年作家孙睿共同解读《小说中的北京》。
《逍遥仙儿》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袁琴自小在北京城长大的作家石一枫热衷于用小说讲述北京当下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他的作品也被评论者称为是北京“新世情”小说或“新北京味写作”。他曾凭借中篇《世间已无陈金芳》在2018年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开罗8月15日电 (记者沈小晓)近日,埃及文学翻译家、汉学家、作家米拉・艾哈迈德凭借其翻译的中国作家王蒙的作品《这边风景》荣获埃及国家翻译中心青年翻译奖一等奖。“我与中文的故事从我的大学时代就开始了。这将是我一生的故事!” 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