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曾经的“世界工厂”。当年流传过这么一句话:“东莞塞车,全球缺货。”足见东莞“世界工厂”的地位。近些年来东莞的传统制造业面临多重挑战,发展压力骤增。东莞是如何破局的?又是怎样转型的?首先要从东莞瞄准的城市新定位说起——新型科创城市。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雪娜 通讯员 陈怡平海纳百川、厚德务实是东莞的城市精神,敢为天下先是东莞的城市基因。改革开放以来,来自五湖四海的2亿多人次曾到东莞打拼,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闯出一片天地,也见证了东莞成长为一座GDP超万亿、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的光辉历程。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程浩 东莞报道今年8月,新能德科技研发团队顺利完成新能源电池快充技术攻关、专利注册和合作商技术推广。作为东莞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的六大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之一,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了超千万元的收益。“创新联合体”是近年来科技产业界的高频热词。
日前,东莞・揭阳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下称“创新中心”)举行揭牌仪式,创新中心将为莞揭企业搭建起一个全方位、高品质的对接服务平台。自莞揭两地开展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以来,莞揭对口帮扶在产业、乡村、人才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生动范例。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实习生闫洋 东莞报道2025年,中国文旅融合在提振消费方面已来到“深度求索”阶段,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在各地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多方驱动下,文旅产业呈现出多维度融合与升级趋势。今年以来,制造业大市东莞布局文旅体产业的脚步未曾停下。
编者按:近日,东莞市首部“多规合一”规划《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提出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节点城市,要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东莞篇章。《规划》释放了哪些信号?意义何在?
东莞是全球知名的国际制造名城,智能手机、电脑、潮玩、鞋包、大型设备……东莞制造包罗万象、“无所不造”,而东莞也正是得益于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在四十多年间从一个珠三角的农业县发展成为每天绽放新精彩的“双万”新东莞。
10月15日,武汉大学东莞水乡储能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大湾区(东莞)新型储能技术交流会举办。至此,东莞首个专注于储能技术和材料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揭牌启用,水乡经济区迎来高水平综合型研发平台“从0到1”的新突破,实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实质性飞跃。
界面新闻记者 | 毛盾 刘林 王玉界面新闻编辑 | 崔宇在《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报告(2023)》“城市篇”中,界面智库从创新环境、研发能力、企业活力和创新绩效四个维度对国内GDP超过5000亿的55个城市进行了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估。
从“广东四小虎”到“湾区明珠”,从“世界工厂”到“科创新都”“产业名城”,东莞的每次蝶变都在回答时代的叩问。她,世界脉动的开放襟怀。2024年,佛莞城际开通,莞深、常虎、广深高速扩建,“半小时通勤圈”大道铺通途。
“他们不相信中国人能做这个。”谈起十多年前去欧美市场销售高端医疗器械的往事,博迈医疗技术副总经理张志军一脸无奈。曾几何时,国际市场将中国制造视作“廉价、低质”的代名词,拒之于千里之外。值得欣慰的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本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作为东莞首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规划》整体谋划面向2035年中长期发展的空间战略蓝图。1月26日上午,东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编制背景、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和特色。
5月18日,由人民日报社属《中国城市报》主办的2024城市品牌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发布了2024全国地级市城市品牌指数百强,东莞名列全国地级市第四名。自2018年该榜发布以来,东莞已连续6年位列全国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