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短短4年,获得5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其中包含15项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在打造了青浦首个乡村湿垃圾处理中心后,上海巷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又在浦东国际机场完成了中国民航系统第一家湿垃圾处置中心,为全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垃圾分类处置提供了“青浦
每一万上海居民,一年约产生1000吨湿垃圾,通过一台特殊的垃圾分解机器,最终可以产生约100吨有机肥原材料。消失的900吨,是被机器分解和消化掉的湿垃圾,剩下的100吨原材料按照每吨500-800元的价格卖给肥料厂,甚至还有些供不应求。
FM102.7《直播闵行》“代表委员有话说——闵行两会特别报道”聆听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为闵行发展建言献策本 期 嘉 宾闵行区政协委员 吴文清点击收听完整音频湿垃圾成分复杂,容易腐败变质,湿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已成为当前垃圾分类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
中新网上海9月26日电(记者陈静)距离上海市中心70公里的老港生态环保基地(简称:老港基地),承担着全上海超50%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理和资源化的重任。记者26日获悉,目前,老港基地内建成并运行了大规模、高度自动化、安全的黑水虻养殖示范项目。
堆肥作为一种环保技术,将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肥料,既减少了湿垃圾排放,又促进了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近日,五角场街道创智农园黑金土俱乐部的志愿者们和网络堆肥达人,在国定一居委的社区活动室里为社区居民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堆肥活动。
老港生态环保基地8月23日传出喜讯,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三期正稳步推进,今年有望试运行。一二三期开足马力,每天可将4500吨湿垃圾转化为用来发电的沼气,或者肥料、水产饲料等。二期厂房内,生产运行主管倪宇晟抓起几根虫干投入观赏鱼缸。
清晨清运垃圾时发出的噪音、湿垃圾在小区长时间积攒散发的异味……当下老旧小区的垃圾清运工作中,尚有一些需要优化改进的方面。塘桥街道在精品城区建设工作中,与浦东新区废管中心合作探索“以桶换桶”清运新模式,有效提升社区人居环境质量。
为什么19世纪发现的昆虫,可以成为科创项目主角?为什么黑水虻可以赢来这么多群体的关注?为什么黑水虻工艺可以一跃成为上海湿垃圾处理工作的C位?黑水虻,一个曾经为寸土寸金的上海破解谜题、打破僵局的神秘生物,近日频频登上热搜,成为大家的重点关注对象。
将湿垃圾留在农村,变废为宝、灌溉生态林……如此美好的场景,如今已成为现实。日前,在位于向化镇的湿垃圾有机物循环利用中心内,3台全新的湿垃圾处理器正在努力工作。这套新设备的亮相,将为乡镇开启美化人居环境、提升村民垃圾分类积极性的新篇章。
图说:上海海洋大学师生在种植园的“责任田”里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下同)“春分春分,犁耙乱纷纷。你们要先平整土地,再去挖土、撒种、浇水”。春分前一天,上海海洋大学一群学生走进校内“种植园”,在前期依据学院认领的“责任田”里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