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近年来,清镇市卫城镇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把农村环境治理与乡风文明建设、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农民增收结合起来,聚力建设“四在农家·和美乡村”,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连日来,走进清镇市卫城镇上水村长田组,只见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对农房进行美化改造,村民们的房屋换上“新装”,一股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气息扑面而来。上水村召开村民“坝坝会”。岳强 供图“我们从去年就开始打造旅居村寨了,村民们参与的热情很高,纷纷投工投劳加入到项目建设中来。
近日,走进清镇市卫城镇犀牛村污水管网建设现场,施工机械轰鸣作响,工人们忙碌于各自的岗位,整个工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施工现场。罗列 摄据卫城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谢国柱介绍,今年,实施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已覆盖10个行政村。
今年以来,清镇市卫城镇聚焦农村“五治”工作,把推进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有力抓手,从重点区域延伸周边、覆盖全部,全面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参与,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村民正在对道路两旁杂树进行清理维护。赵正武 摄组织村民开展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治理。
“同学们,如果遇到校园欺凌、网络诈骗或者个人隐私被侵犯时,要勇敢地站出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权益。”伴随新学期的到来,清镇市卫城镇组织法治副校长走进各校园,为同学们送上一堂堂精彩的法治教育课。这是卫城镇推进法治建设工作的缩影。
近年来,清镇市卫城镇不断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12345”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养老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政策有温度、服务有精度、养老有质感”。志愿者陪伴老年人集体过生日。
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23日电(田勇)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近年来,清镇市卫城镇以村集体经济“1+1”混合发展方式为支撑积极探索,强化资源衔接整合培育优势村集体产业,同时紧盯农村“四块地”改革,不断提升“三大收入”,以“‘四路同进’,‘1+1’混合发展方式,
近年来,清镇市卫城镇紧紧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点,以先进典型选树、文体活动举办、志愿服务开展为重要抓手,大力做好“宣”字文章,培育文明风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文明新风更加“接地气”“入人心”,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
连日来,清镇市卫城镇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村(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及环卫工人开展“迎春掸新 净启新程”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以全新的环境面貌拉开新一年的序幕。清理沿街小巷卫生死角。王雨柔 摄工作中,卫城镇以“清死角、消盲区”为目标,明确“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机制。
近年来,清镇市卫城镇围绕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在创建“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上下功夫、做文章、出实招,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以墙画扮靓乡村,不断提升乡村“颜值”,持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永乐村墙绘一角。
今年以来,清镇市卫城镇牢牢把握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对标“六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要求,突出党建引领,着力抓好离退休干部政治建设、作用发挥等方面工作,不断凝聚老干部“银发”力量,激发老干部“银发”活力,深挖老干部“银发”价值,用好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
2月12日,清镇市卫城镇开展“欢乐闹元宵·诚信伴我行”主题活动,旨在通过传统节日的氛围,深化推进信用建设,弘扬诚信美德,共建和谐社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志愿者指导青少年学生包汤圆。王雨柔 摄当天,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连日来,清镇市卫城镇联合市就业局、卫城镇工会在清镇西站开展2025年春运“暖冬行动”志愿服务活动,为返乡旅客传递爱与温暖,助力春运工作平安、快捷、有序进行。为返乡旅客送春联。刘天艳 摄随着一列列火车缓缓到站,返乡的农民工们带着行李和期待走出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