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为张志诚传李祯,李传张聚,张传买壮图,在洛阳以外各地生根发展。上世纪,洛阳心意拳家,以孙顺福先生为代表,孙顺福先生洛阳东郊塔湾人,十四岁从马梦洛先生学艺,孙顺福先生到二十二岁那年,已练得一身好功夫,这年,驻洛阳的国民党八十八师师长为寻求武师,曾授意国术馆的王教练,在三里湖庙摆擂。
练习传统武术的,应该都听过《易筋经》,都知道这本书里面藏着传武修炼的秘密,也就是伸筋拔骨。等到真正修炼了《易筋经》以后,好多人都比较失望,因为从伸筋拔骨的角度来看,以“韦陀献杵”为代表的《易筋经》并不比瑜伽的修炼更好。
现在周口的心意拳享誉四方,关于周口心意拳的传奇故事为人一代代习武者四处流传,在流传中也加入很多的修饰和编辑创作。这很有点符合民间文学的特点。孙少甫先生是回民,但并非祖籍周口,其父作皮毛生意,为方便经商,于是举家迁至周口定居。
【原文】以心意诚于中而肢体形于外,含藏先天之本,性命生死之道,阴阳为母,四象为根,以夺阴阳之造化,扭转乾坤之炁机。此一段文字见于近年来问世的《姬际可自述》,虽有后人伪造的嫌疑,但拳学价值很高,故采用之。
尤其心意拳是从古代军拳流传而来,在古冷兵的战场上,任何的疏忽大意都会送命,所以原始的东西不会复杂,为何后来出来这么多的单式,是前辈在传拳时因为学的人的天赋禀性不同而创出的方便法门,本是渡河之舟, 指月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