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年前孙权在武昌的长江边建起初代黄鹤楼成就了如今誉满天下的“天下江山第一楼”三国时期现湖北地区被吴、魏、蜀分别占据一部分出于战争的考虑拥有现武昌一带的孙权就在赤壁之战后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到了鄂县(今鄂州)并寓意“以武而昌”将“鄂县”改名为“武昌”“武昌”这个名字就此诞
1956年,倒塌七十多年的黄鹤楼旧址被夷为平地,并在其上建起了一座跨江大桥,而主导这项工程的是一位我国桥梁界不出世的奇才,从未露面的政界传奇,先后担任九江市、安庆市、上海市、南京市等市市长的,时任武汉市长江大桥同志。
“黄鹤楼故址”今位于“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碑”所在的这座高台子处,在此高台的台基上,镌刻有“黄鹤楼故址”五个字,此字面临长江与武昌桥头堡。20世纪50年代,“黄鹤楼故址”这灵动潇洒的五字是由当时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局长彭敏所书。
黄鹤楼紧临武汉长江大桥,虽说离着长江不远,可也有着几百米到一公里左右的距离,一来二去,不禁冒出一个疑问:这座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引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登楼观景赋诗的黄鹤楼为何是在此处,而不是在江边呢?
近期热播的一部电影《长安三万里》,以高适和李白的友谊为背景,诉说了唐王朝从盛世到衰败的过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其中安史之乱被烧毁的黄鹤楼与大唐盛世之时的黄鹤楼形成鲜明对比,令无数网友不禁惋惜如此壮丽的黄鹤楼因火灾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