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肖世清 每经编辑:马子卿“银行经营逻辑是在‘量、价、质’上取得综合平衡,实质上是在风险、收益、流动性三个方面做好平衡。将通过客群经营实现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和合理定价,同时管控好风险,实现长期稳健的价值创造。”3月29日,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如是说。
北京商报讯(记者 李海颜)8月24日,平安银行召开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对于营收同比下降3.7%的原因,平安银行副行长项有志表示,营收略微下降主要是由于贷款端加强风险管控及贷款收益率下行,这也是息差下降的主要原因。
近期,多家银行陆续调整存款产品,中小银行也继续跟进“降息”步伐。这是银行业今年以来压降资金成本的最新体现。业内人士认为,净息差收窄压力之下,银行不得不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特别是在资产端定价难以突破、收益率屡屡走低的情况下,降低负债成本成了不少银行的当务之急。
本期《金融时报》特别约请清华经管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张春子撰文,从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和日益严峻的风险挑战出发,指出商业银行要适应全新的宏观环境、政策导向、监管新规、经营模式,持续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汲取欧美银行业危机教训,提升精细化资源配置能力,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实现银行价值可持续增长。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显示,银行净息差延续收窄趋势。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较去年四季度的1.69%下滑了15个基点,创下历史新低。不过从边际变化上看,银行业净息差收窄的幅度与去年同期下降17个基点相比,已略有收窄。
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内涵,适应全新的宏观环境、政策导向、经营模式,持续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大局中,实现银行价值可持续增长。
北京商报讯(记者 李海颜)10月18日,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召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近期,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支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一揽子增量政策。
2023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多重挑战下,全球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呈现高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毕马威于6月1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2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承压,今年有望企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妙妙 深圳报道8月23日上午,兴业银行(601166.SH)举行2024年中期业绩说明会。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在会上表示,得益于息差降幅的收窄、生息资产的增长和市场交易机会的把握,上半年,兴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和其他非息净收入同比增长4.22%和8.7%。
原创 张艳芬 刘筱攸 券商中国今年以来,银行业表现出两方面较大的特点:一是资产负债表环比收缩,二是在支撑营收增长的驱动结构发生变化。营收结构中占比最大的利息收入大面积负增长,非息收入中的中收也增长乏力,但是投资收益迅猛飙升,支撑住了营收数据。
来源:证券日报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至1.53%,再创历史新低。引人注意的是,在行业净息差走低的大背景下,民营银行净息差却“一枝独秀”,第三季度高达4.1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每经记者:张寿林 每经编辑:廖丹3月31日下午,中国农业银行召开业绩发布会。根据农业银行2022年业绩报告,2022年净利润2587亿元,同比增长6.9%;营收7249亿元,增速0.7%。农业银行行长付万军现场介绍,预计2023年净息差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边际降幅有望逐渐趋缓。
界面新闻记者 | 曾令俊 刘晨光界面新闻编辑 | “平安银行过去的转型成果是显著的,今年上半年的整体经营业绩表现是稳健的,是符合预期的。”8月24日,在平安银行召开的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该行党委书记冀光恒表示。
2024,行将终点。回望这一年,若需一词以形容之,似乎找不到比“不平凡”更贴切的词汇了。于银行业而言,过往的经营模式可持续性不再。“跑马拉松”“长期主义”已成为银行家们常挂嘴边的比喻,意指在经济换挡期必须摒弃规模情结、速度情结,比拼行稳致远的定力和耐力。
10月21日,威海市商业银行召开2024年三季度工作会议,会议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创新转型,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主题,全面总结了前三季度的发展成绩,安排部署了四季度的各项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全力以赴推动年度经营工作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