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的平均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当今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从而护工这个职位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但是护工的职责是什么,你都清楚吗?
2018年,宋云生离开家乡来到北京从事护理服务工作,转眼间已经6年。“我不会说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埋头苦干的坚持。”6年的护理服务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不怕脏不怕累的理念,耐心陪伴、细心照顾病患,赢得了病患、家属和医院的好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病房是宋云生每日忙碌的地方。
张玉胜 每天早上7点半,护工张岩准时接班,帮助患者洗漱、整理床铺、领餐喂饭,带患者完成各种检查,参加护士晨间护理……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骨关节病区,张岩与团队其他5名护工“倒班”负责8名患者的护理工作。这种“小组制”的服务深受患者青睐,病区“无陪护病房”使用率达70%。
来源:工人日报 “无陪护病房”是将家属照顾病人改为专业护理员陪护。护工两班倒,患者日均费用不足200元——5名护工负责8名患者,小组式陪护能否让家属放心?阅读提示近年来,多地试点“无陪护病房”,患者家属的陪护压力得以减轻,护理过程更专业,护士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发挥专业特长。
李康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谷“有心有爱有温度,家人一样的关怀。”3月3日,刘女士来到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将一面鲜红的锦旗送到了五官科。她握着主管护师姜爱华的手,眼里噙着泪,连连致谢。为感谢姜爱华的帮助,刘女士为其送上锦旗。原来,刘女士的女儿患有严重弱视、基本全盲,为视力残疾二级。
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职业——陪诊师,顾名思义,就是陪着患者去看病的人。哪些人需要花钱请人陪着去看病,陪诊师又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呢?我们来看记者的调研。陪诊师:陪同看病的新职业最近,陪诊师蒋一民与71岁的和叔叔来到了北京世纪坛医院。和叔叔患过脑出血,去年又做了心脏搭桥手术。
在人口老龄化与疾病谱变化的双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各类疾病之中,与疾病共处成为必然。不管愿意或者不愿意,很多人生病之后往往需要他人的照料。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家人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照料服务提供者。但在当今中国社会,家庭照料供给正处于短缺状态,公共照料资源又没有及时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