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谢玮 | 北京报道重大工程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真实写照。75年前的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75年来,一个个惠及当前、着眼长远的重大工程拔地而起,为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注入了强劲动力。重大工程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景象。杜才良摄珠江口,伶仃洋,飞云舒卷,碧波荡漾。站在广东中山市马鞍岛远眺,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蜿蜒于深蓝海面之上,时而腾空跃起,时而遁入海中,穿行24公里,通向深圳前海。
极目新闻记者 吕锐 王柳钦通讯员 王鑫洲 杜才良中交二航局参建的深中大桥(原名伶仃洋大桥),是深中通道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在这一大桥建设中,中交二航局建设者共创下了5项世界纪录:全离岸海中钢箱梁跨径最大、通航净空最高、海中锚碇体量最大、主缆钢丝强度最高、颤振检验风速最高。
深中通道是超大型跨海集群工程。下面按从高到低的空间顺序,从桥面到隧道,给大家揭秘几个冷知识。最高通航净空高度——从桥面到水面,为啥伶仃洋大桥要留91米,约等于30层楼的高度?91米,是给未来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送出的空间大礼包。
这是一座连接深圳与中山的超级工程起于深圳机场互通立交与广深沿江高速二期相接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马鞍岛登陆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海底隧道、跨海大桥每一处都是匠心独运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跟随小特的脚步一起感受奇迹工程的魅力超级工程集“桥、岛、隧、水下互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海燕 广州报道7年研究、7年建设,24公里、30分钟内车程,横跨伶仃洋的深中通道,即将改变珠江口的未来。作为珠江出海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深中通道建设要求之高,不输南边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到底多难?从技术创新和突破就可见一斑。
第1眼-重庆广电遥望珠江口,曾被伶仃洋隔断的两岸城市群,如今因一座崭新的超级工程而联系得更加紧密。它蜿蜒深蓝海面,时而腾空跃起,时而遁入海中,犹如一条穿云跨海的“游龙”!它,就是历经7年多建设,即将在今年6月底建成通车的深中通道。
今天(6月30日),历时7年建设的深中通道将正式通车!东起深圳,西至中山,全长24公里,未来30分钟内即可通达。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为什么这么“牛”?
来源:【宝安日报】首创超大体量复杂钢结构智能建造生产线。(供图:沈仲)珠江口,伶仃洋,飞云舒卷,碧波荡漾。深中通道作为世界级的集“桥、岛、隧、地下互通”于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集群工程,刷新多项世界纪录――世界最高,通航净空高度达76.
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董进)6月30日,深中通道将通车试运营。历经7年艰苦建设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圆满完成,实现全线通车。深圳、中山正式进入“同城时刻”,往来珠江口东西两岸可不再绕道虎门大桥,车程缩短至30分钟以内。这座超级工程背后,有着一股闪耀的来自桥都的“重庆力量”。
建设中的深中通道。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胡蕾 刘羽洁 摄深中通道示意图。深中通道是超大型跨海集群工程。下面按从高到低的空间顺序,从桥面到隧道,揭秘几个冷知识。最高通航净空高度 ——从桥面到水面,为啥伶仃洋大桥要留91米,约等于30层楼的高度?
深中通道采用东隧西桥方案。东隧首先要满足深圳机场限高要求,但是西桥必定会影响广州南沙港日后发展,同时龙穴岛上有广船国际和黄埔文冲2家大型船厂,具备30万吨船舶和大型海洋工程设备制造能力。那么在珠江口东侧隧道预留30吨航道有用吗?够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