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麽乜麽乜为壮语译音,有神与母亲的意思,是一种流行于广西百色壮族地区,承载了壮族先民神话传说和文化祈愿的手工艺品,它如同绣球一般精致美好、流传久远,是百色市右江上游地区壮族特有的民间吉祥饰物,也是当地壮族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 。
编者按:壮家喜迎客,苗寨杯倾满,仫佬备彩饭,侗乡歌满山……4月21日开始,广西喜迎各族群众齐欢庆的“壮族三月三”。期间,对山歌、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舞春牛等系列民俗活动将陆续登场,八桂大地大放民族异彩。壮乡春正好,央广网广西频道带你一起游广西、看非遗、听山歌。
2024年广西区直青年公益云市集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摄2024年广西区直青年公益云市集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摄“早知道线下的人流这么火爆,我就多拉些水果上来了,估计卖个上千斤不成问题。
一名壮族姑娘在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右江麽乜”手工作坊选购“麽乜”香囊配饰。两名壮族青年在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右江麽乜”手工作坊制作“麽乜”香囊配饰。一名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壮族妇女头上佩戴“麽乜”耳环和发簪。几名壮族妇女在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右江麽乜”手工作坊制作“麽乜”香囊配饰。
新华社南宁6月9日电(记者李欢、黄凯莹)正值端午假期,广西百色市博物馆内,艾叶、菖蒲等草药味沁人心脾。在一场麽乜香囊制作活动中,右江壮族麽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姚美娟正在给小朋友们讲述麽乜的故事、科普麽乜的制作工艺。
人们会在“麽乜”内部放入艾草、菖蒲、菊花等十几种草药,壮族妇女们相互馈赠这种用中草药制成的人形香囊,特别是婴幼儿必须随身佩戴,人们相信这样的“麽乜”具有安神镇惊、辟邪解毒、驱赶疾病功效,盈盈一握,散发着草药的芳香,亦寄托了人们祈求开运辟邪、消除灾难、富足安康的美好祝愿。
中新社南宁4月24日电 (韦佳秀)挑选布料、填充药草、缝合香囊......4月24日,40名在桂留学生在广西华侨学校,体验“右江壮族麽乜”制作技艺,感受壮族非遗文化的魅力。当天,“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体验营”开营仪式在广西华侨学校启动。
日本人主体大和族,研究认为大和族是日本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公元250年)由通古斯人、弥生人、朝鲜族、汉族、南岛民族、中南半岛人等民族构成。从人类遗传学角度分析日本、东亚和西伯利亚人口,发现了日本主要人口为绳文人、弥生人和中国汉族的混合人群。大家常谈日本人到底祖籍是哪里人?
编者按: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我们请了8位从广西走出去、目前身处天南地北的人物,讲述过去这一年里他们的故事。对于他们而言,2021是复杂多变的,而2022是值得期待的,他们做出尝试,有所改变,学会接纳更广阔的自己,也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被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包围,在忙碌工作中与速度、效率较劲。很难去想象还有那么一批人,不被外界的“快速”发展所影响,而是坚守本心静静守护着逐渐凋零的每一门手艺。绣球、壮锦、壮族麽乜、麦秆花篮......
中新社南宁6月10日电 题:广西“90后”海归女承母业:助指尖非遗潮出圈作者 俞靖 朱淑雨走进李樱符位于广西南宁的“麽乜”工坊,样式新颖的“麽乜”潮玩文创产品映入眼帘。端午时节,伴随着药材清香,符合年轻审美的壮族民间香囊在工坊里制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