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医疗系统的复杂性,医院的分类没有严格的定义和方法。按照提供服务类型,医院可以分为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康复以及长期护理院和精神疾病医院;医院从属性质可以分为私立医院、州政府公立医院、美国联邦军队医院以及退伍老兵医院;按照是否从事教学工作,又可以分为教学医院和非教学医院。
当地时间7月28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官网公布了2020-2021“全美最佳医院排名”。今年共有4000多家美国医院参加评选,这份榜单除了对医院综合水平进行排名外,还有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神经科、眼科等16个专业科室的最佳医院排名,而医院综合排名取决于专科排名的总成绩。
美国急诊最有特色的一点应该是它独有的基于ESI系统的分级诊疗。ESI,全称为Emergency Severity Index,即急诊严重指数。该指数由美国急诊医生Dr.Richard Wuerz和Dr.David Eitel在1998年始创并在小规模范围内开展试验。
看到这个题目,肯定很多朋友会跳起来问:无论是医疗服务供应方的多样性,还是健康保险公司的实力,还是各种技术创新、互联网医疗创新,美国无一不是走在世界前列,在美国医疗领域自由市场,组织效率如此之高,你为什么说他是个“坏榜样”呢?
根据医院的规模、科研方向、人才储备、医疗硬件设备等因素,对医院进行等级的评定,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医院可分为三级,每级又划分为丙、乙、甲三等,而其中有一个特殊的分级,那就是三级医院还增设有特等级,所以,我们的医院总计分为三级十等。
最近,不少赴美治疗的患者咨询:听说美国大多数病人都是在社区诊所看病的,赴美治疗去美国的社区诊所行不行?我想说的是:你选择赴美治疗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实行分级诊疗制度,看病当然是先从社区诊所、社区医院看起;有大病、重病,再送往大型医院。
说起出国看病,不得不提到美国。美国是全球患者出国看病的首选就医目的地国家。但是对于中国患者来说,首次出国看病难免产生恐慌,大概是由于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所致。但是在美国待久了之后,你就会慢慢理解这个国家的医疗系统,美国医院中那种标准化的治疗程序,值得中国好好学习。
这两天,一篇题为《美西自驾2:乐极生悲医院游!》的文章,走红网络。文章讲的是杭州乐爸一家三口到美国旅游,小孩子左手关节脱臼,到当地医院就医,令人咋舌的是,看病花了4个小时,医药费打了6折还要11800元!不是说美国的医疗技术很好吗,为什么乐爸一家的经历却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