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应声奋勇向前,单枪匹马持长戈向岸边元军刺去,元军接住了他的长戈(遇春应声,奋戈直前,敌接其矛),却没有想到常遇春的目的正是在此,他手握长戈顺势跳上了岸边(这似乎是个撑竿跳的动作),连杀数人开辟了滩头阵地,后面士兵一拥而上,占领了采石。
说到这儿,咱们先回顾一下先后出场的这些草莽英雄的出身:朱元璋——放牛娃出身;日子虽然过得饥寒交迫,常遇春却长得虎背熊腰,力大过人,于是他开始学武,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尤其善骑射,百发百中,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武林高手。
若是提到明太祖朱元璋麾下的大将,我们一般会先想到徐达与常遇春。徐达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智勇双全,是一个颇有谋略的大将,所以徐达是朱元璋麾下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将;常遇春排在徐达之后也是有原因,若说猛将无人能与常遇春相比,但论谋略与智慧常遇春与徐达相比还逊色一些。
1369年,常遇春乘胜追击,率军继续攻打元朝上都开平,元顺帝仓皇逃走。此战取得丰硕战果,全歼驻守开平的元军,缴获车马物资不计其数,有效摧毁元朝军队,彻底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8月,在妥善安排开平留守事宜之后,常遇春带领胜利之师凯旋回京。
他的父亲是常遇春,作为名将之后,他的故事也写在了《明史·常遇春传》里,但是,他和他的父亲的人生轨迹截然不同。元末明初的历史上,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常遇春。他投奔朱元璋后,跟随着朱元璋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儿子常茂,出生于这样的家庭里。